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一项,元代自阿拉伯传到中国,因其在明景泰年间达到空前高峰,又多饰以蓝色釉料,故得名景泰蓝。景泰蓝在明清时期是专供皇室的艺术品,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泰蓝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和天然矿物质釉料为原材料,经过火的焙烧,可以说是金与火碰撞的结晶。其作品多寓意吉祥,造型端庄大气,着色富丽绚烂,制作工艺精湛,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皇家审美风范。
景泰蓝的制作需六大步骤。第一步是设计制图,包括造型、纹样和彩图设计,这是关键的一步。第二步是制胎,要将紫铜片按图样剪出各种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形状不同的铜胎,经高温焊接成铜胎造型。第三步是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粘附在铜胎上,经900℃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焊接在铜胎上。第四步是点蓝,将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再经800℃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如此反复经3至4次。第五步是磨光,分别用粗砂石、黄石、木炭、胶土分4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再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第六步是镀金装饰。
景泰蓝之难,首先难在其设计制图,要以景泰蓝的艺术语言准确表达作者的美好愿景,还要构思精、巧、美。设计图是平面的,而成品是立体多面的,图纸与实际制的成品并不会完全一样,这就需要设计者在动手制作之前就对作品有立体全面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难在制作过程。一件精美的景泰蓝作品需经百余道工序,其间环环相接,一环不成功则前功尽弃,并且景泰蓝釉料的配制以及对烧制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控制等诸多具体操作环节,都需要具有丰富经验才能熟练掌握,如珊瑚红釉料火温度达到1200℃以上,可能与硼砂盐共同作用形成大的“崩眼”,而使产品报废;釉料大红色如果温度达1230℃以上就达不到理想的深沉庄重的暗红色,而使釉料阶段性发黑,形成次品等等。
1840年以后,由于战乱影响,景泰蓝这一清朝皇家御用技术流落民间,毗邻北京的廊坊大厂在这个时期成了景泰蓝作坊的聚集地。现在这里的景泰蓝制作技艺,一直沿用师徒传授的模式,至今已有序传承四代。这里技艺水平较高、影响比较大的是京东工艺品厂。该厂始建于1956年,1978年由黄景仁独立承办,同年聘请李荣魁担任首席设计师。
李荣魁是北京人,现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拜师老艺人汪宝成、陆玉刚,长年从事景泰蓝的设计、生产、研发、传承及鉴定等工作。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李荣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造型新颖、纹样独特、细而不繁、美而不浮,代表作有《中日友好景泰蓝奖杯》《景泰蓝舍利塔》《60寸仿故宫香炉》等。
黄景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经多年研究,从控制炉火的温度、平衡釉面双向厚度、改变釉料的配比三个方面获得突破,使景泰蓝能轻松表现出疏、密、聚、散等布局,又使釉质纯度与亮度有蜜蜡之感,釉面优美沉稳,不崩蓝,坚实浓郁。
现在京东工艺品厂的掌门人是一位80后——黄文海。他出身于景泰蓝世家,获得过省、市、县“杰出青年”“燕赵之星”等荣誉称号。他认真研究传统加工的过程,通过借鉴美术大师的经验,成功研发了出炉后二次工艺处理等新技术、新工艺,使景泰蓝这一传统宫廷艺术绽放出新的光彩。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