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对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我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为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宏观调控日臻完善,财税金融手段措置裕如。伴随着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我国政策工具也不断增多——财政部提前下达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人民银行前瞻性降准,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手段齐发力,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稳住了市场主体、稳定了预期,成为中国经济在风雨洗礼中的坚实支撑和坚强底气。
但也必须看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检验着中国经济逆风飞翔的能力水平,也考验着宏观政策驾驭大局的智慧担当。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既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也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充实政策“工具箱”,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更大政策空间,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供更多弹药补给。
充实政策“工具箱”,要注重靠前发力。当前,预期转弱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压力之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首先就要稳预期、强信心,凝聚攻坚克难的共识和力量。政策“工具箱”一定要开得更大一些,让政策效应走在市场预期前面,以稳定、可靠、给力的政策措施,有效对冲内外部环境的冲击,提振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信心,最终实现预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充实政策“工具箱”,要注重精准发力。疫情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千差万别,各类企业困难程度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政策工具帮助所有市场主体。谋划新的政策工具,一定要坚持精准直达的要求,用好结构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企业需求,把政策红利直接送到企业手中,最大程度减少政策执行中的“梗阻”,发挥出政策工具的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这样的政策“工具”,才会真正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充实政策“工具箱”,要注重协同发力。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成本、市场、员工、物价、供应链……一系列问题都会困扰企业发展。为市场主体解难题,宏观政策要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让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协同并进,让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方面政策谱好“协奏曲”、奏好“交响乐”,努力发挥出“1+1﹥2”的综合效应。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平稳开局,来之不易,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歇歇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加紧谋划新的政策措施,加快为市场纾困解难,让“稳”的基础更扎实,让“进”的动能更充沛,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添能蓄势。
今年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复杂和严峻!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本来不是太高,但在当前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之下,如果要完成还不知要面对多少困难。特别是上海和北京等地出现的疫情,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从第一季度全国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来看,情况还不是太乐观;第二季度的情况目前看可能会更差,毕竟三四五月份上海的疫情都很严重,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了国内的疫情,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使得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性更多一些。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会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大。另外美国也在持续打压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阻力,下半年的情况怎么样还很难说。所以越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越要挖好内需,备足政策的工具箱,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快促进经济发展。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