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材秋季采收
关于种植问题哪些中药材秋季采收,大众常识网认为在秋季采收的中药材有连翘、决明子、桔梗、芡实、当归等。其中,当归主要产区在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在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有栽培。它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宜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
中药材采收时间表
月份 | 中药材产新品种 | |||
1 | 丹参 | 防己 | 骨碎补 | 九香虫 |
当归 | 茯苓 | 牛膝 | 腊梅花 | |
党参 | 葛根 | 黄连 | 千年健 | |
冬花 | 钩藤 | 金樱子 | 酸枣仁 | |
天南星 | 续断 | 五灵脂 | 木香 | |
泽泻 | 辛夷花 | 白茅根 | 萆薢 | |
补骨脂 | 何首乌 | 砂仁 | 生地 | |
五灵脂 | 西洋参 | 辛夷花 | 续断 | |
玄参 | 泽泻 | |||
2 | 补骨脂 | 钩藤 | 怀牛膝 | 绿梅花 |
当归 | 何首乌 | 九香虫 | 麦冬 | |
防己 | 黑胡椒 | 腊梅花 | 桑寄生 | |
葛根 | 酸枣仁 | 辛夷花 | 天南星 | |
续断 | 五灵脂 | 云木香 | 白茅根 | |
萆薢 | 补骨脂 | 灯心草 | 牛膝 | |
九香虫 | 桑寄生 | 砂仁 | 泽泻 | |
生地 | 天南星 | |||
3 | 补骨脂 | 何首乌 | 绿梅花 | 蒙花 |
葛根 | 黑胡椒 | 麦冬 | 墓头回 | |
钩藤 | 怀牛膝 | 毛知母 | 南沙参 | |
秦皮 | 五灵脂 | 桑寄生 | 益母草 | |
茵陈 | 三叶青 | 山海螺 | 槟榔 | |
石斛 | 当归 | 灯心草 | 蛇莓 | |
高良姜 | 地骨皮 | 锁阳 | 藁本 | |
闹羊花 | 秦皮 | 天葵子 | 密蒙花 | |
4 | 补骨脂 | 藁本 | 墓头回 | 茜草 |
地丁 | 桂皮 | 南沙参 | 秦皮 | |
地骨皮 | 金钱草 | 胖大海 | 青蒿 | |
地龙 | 蒙花 | 蒲公英 | 肉苁蓉 | |
高良姜 | 木通 | 桑寄生 | 五灵脂 | |
水蛭 | 薤白 | 锁阳 | 益母草 | |
蜈蚣 | 茵陈 | |||
5 | 白芥子 | 垂盆草 | 红娘虫 | 芦根 |
百蕊草 | 地丁 | 黄芥子 | 猫爪草 | |
半枝莲 | 冬虫夏草 | 金钱草 | 木通 | |
苍术 | 覆盆子 | 金银花 | 墓头回 | |
车前子 | 高良姜 | 瞿麦 | 南沙参 | |
赤芍 | 藁本 | 苦参 | 平贝 | |
川芎 | 贯众 | 老鹳草 | 蒲公英 | |
穿山龙 | 桂皮 | 连钱草 | 茜草 | |
肉苁蓉 | 香薷 | 锁阳 | 薤白 | |
天葵子 | 益母草 | 葶苈子 | 益智仁 | |
蜈蚣 | 元胡 | 五倍子 | 浙贝 | |
五灵脂 | 重楼 | 仙鹤草 |
6 | 巴戟天 | 苍术 | 覆盆子 | 瞿麦 |
白胡椒 | 车前草 | 藁本 | 莱菔子 | |
白芥子 | 车前子 | 鹤虱 | 连钱草 | |
白头翁 | 赤芍 | 红娘虫 | 两头尖 | |
白鲜皮 | 川贝 | 厚朴 | 辽细辛 | |
败酱草 | 川芎 | 胡秃子叶 | 芦巴子 | |
半边莲 | 穿山龙 | 黄柏 | 芦根 | |
半枝莲 | 淡竹叶 | 黄芥子 | 鹿角 | |
北豆根 | 地龙 | 节菖蒲 | 墓头回 | |
槟榔 | 冬虫夏草 | 金钱草 | 平贝 | |
薄荷 | 杜仲 | 金银花 | 千金子 | |
全蝎 | 夏枯球 | 肉苁蓉 | 伊贝 | |
桑白皮 | 益母草 | 蛇床子 | 淫羊藿 | |
松花粉 | 银杏叶 | 松节 | 元胡 | |
锁阳 | 浙贝 | 葶苈子 | 枳实 | |
王不留行 | 重楼 | 乌蛇 | 猪苓 | |
五倍子 | ||||
7 | 巴戟天 | 车前子 | 荷叶 | 辽细辛 |
白豆蔻 | 楮实子 | 红娘虫 | 灵芝 | |
白胡椒 | 川贝 | 槐花 | 鹿茸 | |
白头翁 | 大青叶 | 黄柏 | 鹿衔草 | |
白鲜皮 | 地榆 | 僵蚕 | 罗布麻叶 | |
败酱草 | 冬虫夏草 | 金莲花 | 马鞭草 | |
北豆根 | 附子 | 金钱草 | 马齿苋 | |
槟榔 | 甘松 | 金银花 | 玫瑰花 | |
薄荷 | 枸杞 | 苦杏仁 | 木瓜 | |
草豆蔻 | 广藿香 | 连翘 | 蒲黄 | |
草河车 | 旱半夏 | 莲须 | 千金子 | |
蝉蜕 | 合欢皮 | 青皮 | 吴茱萸 | |
全蝎 | 五倍子 | 桑椹 | 夏枯球 | |
山五味 | 雄蚕蛾 | 石菖蒲 | 益母草 | |
太子参 | 淫羊藿 | 天龙 | 银杏叶 | |
葶苈子 | 玉竹 | 王不留行 | 泽兰 | |
乌梅 | 枳实 | 乌蛇 | 孜然 | |
8 | 艾叶 | 草豆蔻 | 合欢皮 | 莲房 |
八月札 | 草河车 | 荷叶 | 莲须 | |
巴戟天 | 茺蔚子 | 红花 | 莲子 | |
白豆蔻 | 楮实子 | 花椒 | 两面针 | |
白花蛇 | 大青叶 | 槐花 | 辽细辛 | |
白花蛇舌草 | 冬葵子 | 槐米 | 灵芝 | |
白芨 | 鹅不食草 | 黄柏 | 炉贝 | |
白蒺藜 | 佛手 | 家桃仁 | 鹿茸 | |
白芍 | 附子 | 僵蚕 | 鹿衔草 | |
白鲜皮 | 甘松 | 金莲花 | 罗布麻叶 | |
白芷 | 枸杞 | 金钱草 | 麻黄 | |
百合 | 广藿香 | 橘红 | 马齿苋 | |
柏子仁 | 桂圆肉 | 苦杏仁 | 蔓荆子 | |
苍术 | 海风藤 | 连翘 | 玫瑰花 | |
虻虫 | 乌蛇 | 木瓜 | 吴茱萸 | |
胖大海 | 五倍子 | 秦艽 | 雄蚕蛾 | |
砂仁 | 旋复花 | 山桃仁 | 益母草 | |
升麻 | 鱼腥草 | 石菖蒲 | 玉竹 | |
手掌参 | 郁李仁 | 水蛭 | 皂刺 | |
太子参 | 泽兰 | 天龙 | 枳壳 | |
土元 | 紫苏 | 乌梅 | ||
9 | 巴戟天 | 大青叶 | 红参 | 罗布麻叶 |
白花蛇舌草 | 丹皮 | 花椒 | 罗汉果 | |
白芨 | 地肤子 | 黄精 | 麻黄 | |
白蒺藜 | 地锦草 | 黄连 | 蔓荆子 | |
白芍 | 冬葵子 | 黄芩 | 玫瑰花 | |
白术 | 鹅不食草 | 家桃仁 | 木通 | |
白鲜皮 | 茯苓 | 僵蚕 | 南沙参 | |
白芷 | 谷精草 | 锦灯笼 | 牛蒡子 | |
百合 | 广藿香 | 莲房 | 女贞子 | |
柏子仁 | 桂皮 | 莲子 | 盘龙参 | |
苍术 | 海风藤 | 辽五味 | 牵牛子 | |
川牛膝 | 海金砂 | 凌霄花 | 芡实米 | |
穿心莲 | 荷叶 | 刘寄奴 | 羌活 | |
大茴 | 黑芝麻 | 鹿茸 | 三七 | |
秦艽 | 乌蛇 | 秦皮 | 无花果 | |
五倍子 | 砂仁 | 五灵脂 | 紫苏 | |
山桃仁 | 香砂 | 石莲子 | 小茴 | |
石榴皮 | 徐长卿 | 柿蒂 | 旋复花 | |
手掌参 | 叶下珠 | 太子参 | 益母草 | |
天龙 | 郁李仁 | 甜瓜籽 | 皂刺 | |
威灵仙 | ||||
10 | 白花蛇舌草 | 川牛膝 | 谷精草 | 锦灯笼 |
白芨 | 穿心莲 | 瓜蒌 | 荆芥 | |
白前 | 大黄 | 广藿香 | 韭菜籽 | |
白术 | 大茴 | 海风藤 | 桔梗 | |
板蓝根 | 大青叶 | 旱半夏 | 莲房 | |
北沙参 | 丹皮 | 红参 | 凌霄花 | |
冰球子 | 地肤子 | 红豆蔻 | 龙葵 | |
苍耳子 | 地锦草 | 黄精 | 鹿茸草 | |
苍术 | 冬瓜子 | 黄连 | 罗汉果 | |
草果 | 莪术 | 黄芪 | 木通 | |
草决明 | 蜂房 | 黄芩 | 南沙参 | |
柴胡 | 茯苓 | 火麻仁 | 牛蒡子 | |
陈皮 | 藁本 | 鸡骨草 | 盘龙参 | |
川楝子 | 葛花 | 牵牛子 | 天麻 | |
芡实米 | 甜瓜籽 | 羌活 | 土贝母 | |
秦皮 | 菟丝子 | 三七 | 无花果 | |
砂仁 | 五倍子 | 山萸肉 | 五灵脂 | |
山楂 | 香砂 | 石斛 | 芫花 | |
丝瓜络 | 益母草 | 苏子 | 薏苡仁 | |
酸枣仁 | 远志 | 索罗子 | 栀子 | |
11 | 白芨 | 独活 | 诃子 | 毛知母 |
白前 | 防风 | 黄精 | 千年健 | |
板蓝根 | 防己 | 黄连 | 前胡 | |
苍耳子 | 蜂房 | 黄芪 | 桑螵蛸 | |
草果 | 茯苓 | 鸡骨草 | 沙苑子 | |
柴胡 | 干姜 | 金果榄 | 山柰 | |
陈皮 | 甘草 | 金樱子 | 山药 | |
川楝子 | 藁本 | 荆三棱 | 山楂 | |
穿心莲 | 葛花 | 九香虫 | 射干 | |
大黄 | 贡菊花 | 桔梗 | 生地 | |
丹皮 | 钩藤 | 菊花 | 石斛 | |
党参 | 瓜蒌 | 橘络 | 使君子 | |
刀豆子 | 广藿香 | 鹿茸草 | 水半夏 | |
冬花 | 杭菊花 | 马兜铃 | 苏子 | |
酸枣仁 | 辛夷花 | 索罗子 | 玄参 | |
天冬 | 芫花 | 天花粉 | 野菊花 | |
天麻 | 益母草 | 天南星 | 薏苡仁 | |
天仙子 | 银柴胡 | 土贝母 | 郁金 | |
土茯苓 | 远志 | 菟丝子 | 云木香 | |
五灵脂 | 皂角 | 西红花 | 泽泻 | |
仙茅 | 栀子 | 香附 | 紫菀 | |
12 | 板蓝根 | 蜂房 | 槐角 | 千年健 |
丹参 | 茯苓 | 黄精 | 前胡 | |
当归 | 干姜 | 黄连 | 沙苑子 | |
党参 | 甘草 | 金果榄 | 山柰 | |
刀豆子 | 葛根 | 金樱子 | 山药 | |
冬花 | 钩藤 | 荆三棱 | 射干 | |
独活 | 骨碎补 | 九香虫 | 生地 | |
防风 | 杭菊花 | 菊花 | 酸枣仁 | |
防己 | 怀牛膝 | 橘络 | 天冬 | |
天花粉 | 续断 | 天南星 | 玄参 | |
土茯苓 | 银柴胡 | 五灵脂 | 郁金 | |
西红花 | 远志 | 西洋参 | 云木香 | |
仙茅 | 泽泻 | 辛夷花 | 紫菀 | |
附注:中药材收获的最佳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一、收取全草的药材 可在枝叶茂盛或在初花时收获。齐地割起全株,除去杂草,晒干备用。如穿心莲、半枝莲等。
二、收叶片类的药材 在花即将开放或正在开放时,可采收叶片,晒干或做浸膏。如芦荟、大叶青等。
三、茎皮类的药材 在汁液开始流动或正在流动时,可割取皮晒干或烘干。如杜仲、厚朴等。
四、果实和种子类药材 除枳壳、枳实等少数可用未成熟果实外,绝大部分的中药材果实均要充分成熟时采收,如罗汉果等。多汁液的浆果容易损伤,所以宜在清晨或傍晚时采收,注意轻摘轻放,避免破损。
五、收获根茎的中药材 一般在地上部位的茎秆和叶片枯萎时,或在早春萌芽以前收取。如元胡、白术等。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六、以花为药用的中药材 收获的时间有两种情况:一是辛夷花、金银花等应采用未开放的花蕾;二是菊花、草红花等采用正要开放的花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种植问答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