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米酵菌酸毒素是怎么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症状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 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很容易在食品表面生长。25℃至37℃之间它们都可以生长,在26℃、中性偏酸的条件下长得最好,并且能产生大量米酵菌酸。 这种细菌本身很怕热,正常的烹饪就足以杀灭。但是,它们产生的米酵菌酸就具有很好的耐热性,正常烹饪的加热无法让其失活。所以,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如果时间较长产生了毒素,那么加热之后依然能够让人中毒。关于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问题,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

日前,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某及亲属九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件引起关注。那么,什么是米酵菌酸?广大市民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细细研究,食品里的门道可真不少。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

米酵菌酸主要特性

1、病死率高,目前对于米酵菌酸中毒尚无特效戒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可达40%;

2、毒性强,进食之后即可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3、耐高温,即使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至2天,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1、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在自制食品时,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制作完成后的食物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

贮存室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2、学会选购安全食物:

要选择购买正规渠道的食物;

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留意木耳和银耳等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性状,发现受潮变质或一旦发现其泡发后有不成形、发黏、软、无弹性、甚至有异味时,坚决不食用。

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性的解毒剂。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组织抢救。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症状

米酵菌酸中毒后主要表现是上腹部感觉不舒服,总有恶心想吐的感觉,有些会有轻微的腹泻。这些都是属于消化道的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头晕、全身无力等身体不适。病情严重的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最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以上是大众常识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米酵菌酸”中毒特征及注意事项,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米酵菌酸的内容,请继续关注大众常识网的百科知识。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