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火热的求职季,也是高考生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求职、求学心切,可能给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以可乘之机。电信网络诈骗有何套路和手法?老百姓要如何识骗、防骗,避免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6月28日,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封面新闻联合开设的“法官来了”专题节目,聚焦电信网络诈骗。节目邀请到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四级高级法官王井余和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四级法官王荣竹做客直播间,共同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结合真实案例,为网友详细揭露骗局。
投资型、冒充身份型诈骗成求职求学“拦路虎”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多样,常见的诈骗类型有网络贷款诈骗、兼职刷单网络诈骗、“杀猪盘”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节目中,王荣竹介绍,在法院办理的电诈案件中,“投资型”、冒充身份型和交友恋爱型是办案过程中常遇到的三种诈骗类型。
例如,“投资型”诈骗是比较多发的一类网络诈骗,也就是常说的 “杀猪盘”。对于此类诈骗有何特点,王荣竹通过举例典型诈骗案件,为网友揭露了案件的详细诈骗手法。比如,一些业务员通过网络招聘等正规方式进入诈骗集团,让人难以在短时间发现及时抽身,套路颇深。
冒充身份类型诈骗则包括冒充领导干部、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冒充教育行业工作人员多种类型,王荣竹说,四川曾有过冒充教育行业工作人员实施诈骗,骗取被害人银行卡内资金的真实案例。
目前,正值高考结束学子查分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已有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冒充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招生办等人员发布虚假信息诱骗高考学生和家长。法官提醒广大考生、家长,注意保管个人信息,不要轻信加分、保送信息。
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发现被骗后要尽快止损
2016年至今,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四川全省法院各年受案数呈井喷式增长,到今年5月已经有超过1500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节目中,王井余介绍,此类案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受害者数量大分布广,大量涉案资金外流。2016年至2021年,全省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金额达2627.9亿,涉案被害人达1075万人次,相当于全省人口总数的12.85%。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和套路与时俱进、迭代升级,“但是其犯罪的基本逻辑都是通过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利用被害人的人性弱点或心理诉求,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并让被害人自愿交付钱款,” 王荣竹说,总体来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到“三不”,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发现被骗,如何最大程度挽回损失,打击犯罪?王荣竹进一步说,首先想办法尽快止损,例如通过银行转账,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银行能否紧急止付;其次马上报警,防止二次受骗,切勿轻信骗子的退款退物谎言,使损失进一步扩大;再次搜集证据、妥善保存,以便办案机关侦察;最后如实反映被骗经过情况。
为遏制此类案件高发多发态势,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3512件13449人,审结3345件11895人,结案率95.24%。综合运用自由刑、财产刑,挽回损失近8亿元。
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也将涉嫌犯罪
诈骗案件只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4成,另外还有超过4成的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案件。节目连线了绵阳中院刑事审判第二庭负责人刘雨林法官,为网友详细讲解电信网络诈骗有关上下游犯罪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关联犯罪是犯罪分子为了达到犯罪目的、逃避侦查,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衍生出的其它多种类型犯罪,由此形成一条完整闭环的黑色产业链。其中,涉案最多的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体包括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向犯罪分子出售、出租银行卡或手机卡、流量卡等犯罪类型。
出租、出售两卡的“卡农”在审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时喊冤,认为自己只是卖卡,并没实施诈骗犯罪。对此,刘雨林郑重提醒广大网友,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信用卡、银行卡切莫为了蝇头小利而将两卡交于他人非法使用,“否则铸成大错,追悔不已。”
如何预防关联犯罪?王荣竹提醒,一是谨慎投资,“天上不会掉馅饼”;二是谨慎求职,一定要预先了解,不要轻信公司宣传;三是谨慎出国“发展”,无缘无故的发财机会往往都是陷阱;四是谨慎提供“帮助”,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犯罪分子提供任何形式帮助,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农业骗局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