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孩子什么程度可以报警】于2020年08月21日,据大众常识网了解到,每个小朋友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每个家长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一些禽兽父母会虐待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看见继母对孩子不好的,但是今天这则新闻实在是让人气愤,陕西遭父亲抱摔幼童死亡,很多人看到猛摔幼童的动图非常气愤,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那么家暴孩子什么程度可以报警?家长家暴孩子可以报警吗?家长家暴孩子算犯法吗?下面跟随大众常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家暴孩子什么程度可以报警?
家暴可以报警。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受害人应根据受伤情况,由公安机关或居委会、所在单位出具证明到鉴定部门作伤情鉴定报告,需医治的,应到医治机构就诊并保存好单据。
实施“家庭暴力”,根据情节和后果,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致人轻伤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或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行政处罚。无过错方有请求的,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还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虐待是指故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使其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蒙受损害,虐待可表现为积极的、作为的形式,也可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的形式。如打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不予衣食、患病不予治疗等。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构成虐待,根据情节和后果作不同的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告诉的才处理);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可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无过错方有权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孩子可以告家长家暴吗?
孩子可以起诉父母家暴,如果子女的利益被父母进行侵害的,其他利益相关人员是可以代子女对父母提起诉讼的,要求停止侵权的行为。但要收集证据,比如自己的受伤的身体,或者视频等,也可以每次家暴的时候选择报警,这样警察就会成为证人。同时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反应,这可能会更会方便些。
家庭暴力证据的收集
第一、证人证言。发生家庭暴力时有可能会被其他人员目睹到,比如说小区的保安,比如说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家中的朋友还有保姆或者是邻居等等。如果这些人曾经亲眼目睹过家庭暴力的发生,那么可以尽可能早的和他们做一些沟通工作,可以委托律师以调查笔录的方式向证人进行取证及录音取证的方式进行。
第二、在家庭暴力发生后,若曾经报过警,那么警方会有出警记录,通常警方对家庭暴力的处理会有一整套法定的程序,警方通常会在派出所对施暴者和受害人分别进行问话,并制作笔录。
第三、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治疗的凭据,是可以作为家庭暴力的证据的。如果受害人受伤严重,应当由公安机关出具法医鉴定的介绍信,对伤情进行司法鉴定,同时受害者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治疗时还会有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的收据以及病历。这些书证都应当好好的保留,包括受害人后期的持续性治疗,有关书证也应当妥善的保存。
第四、被对方殴打后如果拍摄过相关照片的或者说有视频录像资料的也可以作为证据。 当然上述所有的证据列项只是对通常情况而言,每一起家庭暴力都有它的不同的具体情况。建议受害者在发生这样的情况后,及时的向法律专业人士比如说警察、律师等等进行咨询,看应当调取什么样的证据。
实际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法律是严格保护任何一个公民的人身安全的,所以当孩子遇到父母家暴无法忍受的时候可以选择联系其他长辈或者自行提供证据进行起诉当然也可以联系律师帮忙,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家长家暴孩子算犯法吗?
家长殴打孩子是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附带规定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家长打孩子只要可能对孩子身心产生严重影响的,也属于家庭暴力。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老师打骂孩子都违反这一条。
以上是【家暴孩子什么程度可以报警】的详细全文内容,对于家暴孩子什么程度可以报警你有什么看法呢?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