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五星村:激活三农发展一池春水!

40年来,在平静、安宁的村庄里,一段段人与土地的故事激荡着一代代村民的心。

不经意间,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上演了一出意味深长的土地经营权改革好戏,再次撬动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开关,牵动人心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在五星村有了一种新的答题思路。


五星村:激活三农发展一池春水!

农业:找到繁荣发展新支点

12月13日,吊车发动机声、钢筋摩擦声及电焊声从五星村中心地带传出。

这是我们投资220万元建设的粮食加工厂和农民职业培训中心。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建平对村里的跨年重点项目引以为豪。

建设资金全部由我们五星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出。说到合作社名称,徐建平特意加重了语气。2017年,我们合作社经营性收入达到了535万元,增加了股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要知道,以前每年只有不到2万元的办公经费。

2015年,五星村将农户闲散土地集中起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尝试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新型经营机制,专业做高品质有机粮食种植和农机作业服务业务。如今,358户社员入股占比43%,国家扶持资金入股占比43%,村集体入股占比14%,总股本金580万元。

徐建平指着工地对面2016年投资60万元建设的粮食晾晒场和储粮仓介绍说,今年大约100万公斤水稻收成都堆在这里,待粮食加工厂投用后,至少增收60万元。股民每亩84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每亩84元二次浮动分红和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就全靠这堆粮食了。

截至2017年,五星村集体收入累计达180万元,村委会干事创业得心应手。

3年间,五星村投资增速就像过山车,家底越攒越厚。投资120万元建设韭菜大棚88栋、蔬菜大棚33栋、育秧大棚50栋,投资120万元购置农机具32台,投资30万元建设农机库1200平方米。

务了一辈子农,哪见过这阵势!已经进城买楼房的杨生军时常要回村看看,并且在村里的微信群随时关注村上的动态。

新型农业生产集群横空出世,高标准产业链已拉长打通,五星村的生产力,就要爆发了。

农村:变革中充满生机活力

2009年,叶盛镇第一粮王包立新流转万亩土地种水稻的消息,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

农户把土地经营权转让给有能力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不但坐享租金,还把自己从繁重、低收益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可创业,可打工,何乐而不为?

五星村人保持沉默,但内心纠结。

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和生活,老年人渐渐过起了往返城与村的候鸟生活。全村2800多人,一年四季只有农忙时能回来一半人。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忙不过来,干脆把地让给别人耕种。

种地慢慢成了负担,越来越不专业。最糟糕的是,再过10年,村里的地该由谁来种?徐建平不停自问。

5年后,他找到了答案。

这5年间,全区土地流转遍地开花,徐建平仔细观察,发现了土地流转的诸多弊端。

个别地区出现了降租金、拖租金,甚至半路弃苗跑人的情况;承包大户、合作社领取了规模种植政府补贴资金,农户感觉吃亏;部分承包大户、合作社不配合开展每年的基本农田建设,将清淤整田成本转嫁到农户身上……

看清形势后,2013年12月的一天,徐建平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50名村民代表,提出了他深思熟虑后的大胆构想:由村部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不是又回到大集体时代了吗?

包给大户多省事,村部恐怕没能力承担风险。

村上把钱挣了,社员有啥好处……

会议并不顺利,最终在叽叽喳喳中散会。

徐建平不罢休,挨个做思想工作,三天两头组织开会继续讨论,直到2014年1月底,才勉强得到多数同意票。

我最根本的想法,就是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承担起应有的政治责任和担当,把村民的每一寸土地都用好、管好。徐建平说。

开春后,新成立的合作社流转本村800亩地,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

年底账单和分配方案让村里人不得不佩服徐建平当初的决策:土地净收入16万元,争取各项农业政策补贴60万元,兑付土地流转费64万元,拿出4万元分红,拿出5万元建立村级党内关怀基金,为农户补贴机耕费7万元,为全村140名60岁以上老人缴纳医疗保险费1.08万元,剩余的留作下年扩大再生产。

2015年开春,观望中的村民主动找上门加入合作社。借此机会,村部引入全新的股份制理念,升级合作社运营模式,成立了五星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一个土地流转风潮中的后来者,规模越滚越大,竟成了青铜峡的一匹黑马。

在五星村探索引领下,青铜峡市目前已成立1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社员2328户,入股土地面积13830亩。

农民: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2017年,74岁的五星村老支书陆生礼终于掀开自己崭新的人生篇章。

随着自家最后7亩土地入股合作社,陆生礼彻底告别农耕生涯。

而在3年前,因家里没有劳动力,老伴又患有脑瘫,他不得不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下地躬身务农,为生计而劳累。

如今,陆生礼将18亩承包耕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光地租年收入15000多元,股权分红1500多元,年纯收入比自己种地增加至少3倍。

终于把苦吃完了,赶上了党的好政策,能过个安稳的晚年。陆生礼对自己余生中突然到来的转折感恩和知足。

今年国庆节,借两个儿子带儿媳从青铜峡小坝镇回家探亲之际,53岁的郑新民第一次提出分家产,把9亩地分给孩子们。

起初,孩子们一口回绝:我们不会种地,给我们也撂荒了,我们没打算再回农村。

郑新民早有预料,不紧不慢给孩子们解释合作社土地承包和分红模式。孩子们反应快,立即接受了这一新鲜事物,纷纷表示同意和赞赏。

郑新民打算退出农业种植,与自己的身体无关,而是为了一份宝贵的工作。我辛辛苦苦干一年,一亩地最多收入1400元,纯利润其实就是自己的务工费,只有不到200元,全年收入还不如奶牛养殖场两个月工资。

2016年起,郑新民在村子附近的奶牛养殖场做青贮管理工作,每年只工作前9个月,每月工资4500元。两年来,农忙时节两头跑,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养殖场正常工作。

2015年,我在合作社入股10亩地,这次考虑把9亩分给孩子,就是要把自己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踏踏实实上班,再也不用惦记地里的事儿了。郑新民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近3年来,五星村进城潮的主体已经从年轻人转向中老年群体,他们随子女分散落脚在全区各个城市角落,有些又做了邻居,小坝镇一些小区里竟然住着五六户村里人,见了面比在村里还亲切。

我们建了个五星村微信群,大家在群里了解村里最新情况,讨论村里大情小事。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和需要搭手帮忙的事,只要群里一有消息,大家都会约着一起去。浑身透着现代范儿的王丽琴对城市生活非常适应,每天在家门口的餐厅上下班,让她更加自信。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