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扶贫和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工作情况。表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提高到90%,实行慢性病和25种大病分类救治。
自2018年10月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布了《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以来,各地不断摸索和总结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我国建立了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了覆盖广大农村居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推进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一方面,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按照贫困人口大病、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两个90%的工作思路,供需两侧同步发力,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在需求侧,精准建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
资助农村贫困人口参保,将其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解决贫困人口看病有制度保障的问题。
为患有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大病、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左右,贫困人口看病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在供给侧,综合改善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能力。
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832个贫困县中,已经实现每个县都有一家公立医院,99%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都有一个卫生院和卫生室,其中88%的乡镇卫生院和75%的卫生室已经完成标准化建设。
截至目前,各地从县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派驻4.8万人,通过乡聘村用和从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派驻村医2.4万人,2.6万名乡镇卫生院医生定期到村开展巡诊,全国累计向乡村两级支援医务人员9.8万人,已有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另一方面,实行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
对大病患者,实施大病专项救治,2019年病种扩大到25种,包括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胃癌、结肠癌、终末期肾病、耐多药结核病、脑卒中等,实现应治尽治。
针对慢病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病实行规范管理。截至目前,已有1500多万人得到了基本救治和管理服务,覆盖98%以上的贫困患者。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