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那各地生态振兴是如何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江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场大会战,那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这场大会战里的第一场攻坚战,而三清三拆三整治则是吹响这场攻坚战的号角。
1、大力整治人居环境
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江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江门市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先行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突破口,来苏村已经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整体布局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文化综合楼、水上休闲公园、一河两岸绿化美化等民心工程,大大提高了村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目前,江门市正在全域推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确保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任务,2019年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任务,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清三拆三整治只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第一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梯度、分类型创建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村道巷道硬化、饮水安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逐步向自然村延伸覆盖,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江门市目前正在加紧制定《江门市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总体方案》,部署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万村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按照基础整治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10年时间将全市纳入整治建设规划范围的1108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让生态变成摇钱树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乡村新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乡村振兴与之前提出的农村改革有什么不一样?这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农村产业业态的变化。如今的乡村已经出现了很多非农业的行业业态,我们必须要对乡村振兴有全面、理性的认识。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上,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胡钛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农业旅游是现代农业新业态最突出的表现。今年3月,历经两年多的打造,广东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台山中国农业公园正式开园,集聚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教育科普等功能,实现岭南稻作文化和侨乡文化的传承与繁荣,探索了文旅结合、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其中,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作为起步项目之一,被打造成广东首个水稻主题园,都斛万亩农田、台山大米因此声名大增。
不仅仅是台山中国农业公园,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还明确提出,要打造乡村旅游新路径,到2020年全市连线连片发展14条以上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培育5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让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培育岭南特色小镇,加快中信赤坎古镇和华侨城古劳水乡两大龙头旅游项目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编制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目录,建设江门最美100条乡村,并沿片推动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发。在乡村振兴大局中,市旅游部门将把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居、休闲农庄等作为工作重点,优化旅游业发展布局。市旅游局副调研员黄玉华说。
湖南安乡县——打好生态牌 探索湖区振兴安乡模式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湖区乡村振兴树立了新标杆,亦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安乡模式。
1、安乡县:打好生态牌 探索湖区振兴安乡模式
安乡县位于湖南省北部的安乡,建县于公元561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安乡县结合自身条件,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崛起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打造四水模式,还形成了农业发展的生态4+X,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脱贫同时,也使安乡成为湖区改革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例。
所谓四水模式就是发展四种带水的农作物,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搭配实现优质高产。目前,安乡有两种四水模式生态立体规模种植,分别为水稻+水产+水生蔬菜(空心菜)+水果和 水稻+水产+水生蔬菜(茭白)+瓜蒌(药材)。
据汤家岗耕耘农作物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先生介绍,采用水稻+水产+水生蔬菜(空心菜)+水果种养模式,可亩产稻谷600公斤、龙虾175公斤、空心菜125公斤、水果200公斤,总产值约8650元/亩,成本约2550元/亩,纯收益约6100元/亩。
而安穗稻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 水稻+水产+水生蔬菜(茭白)+瓜蒌(药材)种养模式,可亩产稻谷600公斤、龙虾200公斤、茭白400公斤、瓜蒌15公斤,总产值约9480元/亩,成本约2700元/亩,纯收益约6780元/亩。
四水模式充分发挥了湖区自然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农田空间,集成多种农作物、水产的种养技术,从而实现了农户一水四收的愿望。除此之外,县里还形成了稻田+荷田+蔬菜+水产+的4+X模式,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推动,安乡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生态立体种养总面积超过30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
其中,以稻虾共生为主的稻田+面积12万亩,四种稻田+种养模式包括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稻蛙共生。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好途径,不仅拓宽了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还有力保护了自然环境。
同时,以莲鳅为主的荷田+实现 莲鳅共生、 莲虾共生、莲鱼共生。县里仙桃村整村流转土地发展3000亩荷田+基地,建成了高效农业园区、休闲旅游景区, 荷田+生态种养投资回报高,该模式不仅美化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帮助近2000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安乡生态产业模式多、效益高,4+X模式被争相推广:一田多用忙数钱,园区景区双建设,绿色增收创效益,创新产业拓发展。
2、打造新型主体+农民+村集体模式 破解用地难问题
安乡县农业跨步发展离不开对土地使用问题的有效解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通过争资争项,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乡情招商活动,加快推进环境塑县战略实施,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了不少企业来县创新创业。
与此同时,企业在发展中对土地的使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往,土地流转纠纷是投资者、特别是外地投资者感到很棘手的事。投资者宁愿承包租金高的连片土地,也不愿意接手租金低的插花丘块,更不愿意租赁麻烦不断的纠纷土地。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破解用地难,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和担忧,又让农民得到实惠成为摆在各部门面前的一道拦路虎。
该县面对这一实际问题,在推进土地规模流转过程中,坚持乡村两级流转+服务、平台公司规划+管理、市场主体投资+运营的职能划分,主要采用支部决定、党员表态、群众协议的党建推动模式。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四个保障,保障企业和农民利益双向利益,同时,利用企业发展促进农民征收、保障农民就业,确保入股分红增收和订单兜底增收等。
截至目前,安乡县有经营面积上千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多个,完成整村流转59个、整乡流转1个,土地流转面积约4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6.9%。该县主要瞄准农地流转中的四个难点问题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实现了土地规模有序推进。
凡是进行了规模流转的村,县里相关涉农项目都有倾斜支持,不仅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村集体的收益也稳定增加了。已整村流转的59个村,村集体收入比其他村平均高出6万元左右。据初步统计,凡是土地规模流转的村,农民的收入普遍要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500元以上,新型主体、农民、村集体三方共赢格局已形成。
3、打造新乡贤推动模式 梅家洲生态农业打开致富路
梅家洲村地处低洼地带,早年连年水淹,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土地抛荒严重,是当地出了名的穷地方,而如今走进梅家洲,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人民安居乐业,通过引导先富带动后富,乡贤带动发展,梅家洲正积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其中,湖南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培元是典型代表。
梅培元,梅家洲本村人,外出创业20多年,2014年回乡扫墓,村支两委找上他,双方一拍即合。7月,湖南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让梅家洲的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2015年,玖源稻谷、有机鱼首次申请并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书,玖源农业成立安乡县梅公园农作物有机种植合作社;2016年,建成玖源加工、存储中心,建设仓库1200平方米,引进先进设备;2017年,成立安乡县梅家洲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投资合作模式,并建成玖源有机餐厅……
更值得一提的是,玖源农业的农产品可以通过溯源系统看到农产品生长的地理环境等相关信息。公司总经理张妹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的有机产品价格要高于市场上的普通产品,但是仍然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喜爱,市场上对有机、健康、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看到有机水稻的前景,不少农民心里直痒痒。为带动农民致富,该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有机水稻,农民与企业签订合同,由村委会组织村民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收割,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收购和销售服务。
目前,已有百余农户与玖源公司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有机水稻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