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七国集团外长会:继续向乌提供武器 容许乌克兰加入欧盟

  时间来到了5月14日。俄乌事件第80天。乌东之战或已经进入了中期阶段 。泽连斯基重提愿与普京对话,并称亚速营钢铁厂谈判艰难进行,俄罗斯卢布汇率突破65大关、已经世界汇率表现向最好的货币,而土耳其则反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总体而言,前线局势对俄罗斯相当有利,尽管乌克兰仍在局部有反攻表现,但在乌东、乌南已是一退再退,亚速营钢铁厂守军 有即将覆灭之忧,而赫尔松州或将全面失守。不过,前线困局并没有给基辅当局带来多大困扰,一方面美西正在加大军援,另一方面还通过舆论上调查布查事件、外交上推动芬兰入北约来化解俄罗斯的攻势。

  泽连斯基

  总体来讲,俄罗斯在前线战局上掌握着主动权。但是国际形势上则更为复杂。好坏消息均有。5月14日迎来的重磅消息以有下几点:

  一、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再挑风云

  根据权威媒体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时间5月14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随后,芬兰总统办公室发布的声明称,尼尼斯托在通话中表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彻底改变了芬兰的安全环境,芬兰将在未来几天内宣布决定申请加入北约。

  这一消息实在是石破天惊。对此,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回应。但此前,俄罗斯副外长格鲁什科表示,如果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不会做出情绪化的决定,而是将审慎地采取行动。并表示现在谈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部署核武器为时尚早,俄罗斯对芬兰和瑞典没有敌意,但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只会导致北部地区军事化。

  随后,稍晚一点,普京强调,芬兰放弃传统的军事中立政策将是一个错误,因为芬兰的安全没有受到威胁。芬兰外交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俄芬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至于乌克兰局势,因基辅方面未表现出展开严肃和建设性对话的兴趣,谈判进程实际上已暂停。

  不过,引人注目的是土耳其的态度。目前,已经明确表态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和德国。但土耳其总统率先表示不支持。他这样说道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都是支持库尔德武装的。目前,美国已经要求土耳其改变或澄清立场,但土耳其没有让步,仍坚持立场。

  有分析人士认为土耳其基于力量平衡考量,需要和俄罗斯保持一定的关系,否则土耳其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独立性以及在中东的地位,容易沦为美国的战略附庸,只有借俄罗斯的力量,土耳其才能更好的平衡美国,所以,土耳其将很可能在之后的投票环节对芬兰和瑞典进行否决。

  二、俄美防长首度通信

  据美国和俄罗斯双方的消息,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自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两国防长首次通电话,讨论了包括乌克兰局势在内的国际安全热点问题;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则在当天发布简短声明说,奥斯汀在通话中敦促“立即”在乌克兰实现停火,并强调美俄两军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

  可以说,俄罗斯的态度是简短的陈述,美国则显得更为强硬。对于俄美防长首次通电话,即让人意外,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结合前两天,先是美国总统签署了对乌的民主防御租借法案以及众议院通过400亿美元援乌计划(尽管因共和党议员阻挠,暂时并没通过),后是美国驻俄大使沙利文应召前往俄外交部,但呆了不到20分钟。

  对于美国的越发赤裸地表明立场和意图。俄罗斯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不讨论。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似有摊牌之意。

  这个时间节点,俄美外长通话的内容,大致都能猜测一二。可以说,美国是不愿意直面介入与俄罗斯的冲突当中。俄美外长首度互信、北约始终未同意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无不佐证这一点。而显然,俄美双方都清楚这一点。而美国防长强调“美俄两军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或许就是告诉俄罗斯,它在火中取栗,但同时也希望或者说愿意同俄罗斯控制火势。

  三、七国集团称已做好长期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准备

  最新消息显示,七国集团当天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称如果有必要,成员国将在未来数年内向乌克兰提供持续的军事和国防援助。此外,德国作为2022年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在12日至14日,德国作为东道主召开七国集团外长会,重点讨论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性影响。

  根据外媒报道,德国外长贝尔伯克14日在会议结束后发表讲话,警告俄乌局势升级增加了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风险。她指出,不仅在西方国家,世界范围内的商品价格都出现了增长,而非洲和中东近5000万人正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会受到尤为严重的影响。

  俄乌冲突持续,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难民危机三重奏将向一些地区袭来。而德国外长这段话无疑是在点醒当事几方。

  不过,德国稍显得有点分裂。因为继续提供军事和国防援助是无助于俄乌谈判的,而俄乌无法快速通过和平谈判,也将将使这番关于粮食危机加剧的警告变得越来越像口号。

  此外,七国集团的声明,还至少包括以下几点意思:不排除俄乌冲突或俄乌局部(顿巴斯)冲突持续几年; 希望俄罗斯让步,但未说明如何打消俄罗斯的顾虑或者如何保证顿巴斯地区的安稳。 事先声明俄乌冲突导致粮食危机加剧,为今后出现这类危机埋下伏笔。

  四、俄乌谈判的可能性正在变大

  俄乌冲突持续,实际上对乌克兰的影响是最大的。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大量基础设施遭受毁灭,能源也出现了短缺,再加赫尔公大概率将失守,粮食压力增大以及民心越发思定等复杂局面,乌克兰内部的隐忧实际是空前的。只不过,被西方媒体给封锁住了。以致于极少能听到乌克兰人呼吁尽快实现和平。

  目前,最新消息更是显示,乌克兰经济部长称乌克兰汽油剩5天的量,柴油剩3天,遍布全国的加油站排队现象是因为陷入了一场油荒中。此外,乌防长表示将计划征调民众百万以加强国防能力。但此前据推特网络上一些消息称一些乌克兰家庭拒绝征调。(这一消息难以核实。)

  而根据联合国难民机构公布了确切的数据表明:目前已有600多万难民逃离乌克兰,还有大约800万乌克兰人逃往国内其他地区。考虑到乌克兰目前的财产、粮食等困境,实际“百万国防计划”是大有玄机的。而如何确保不激起民众的不满等情绪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与此同时,俄罗斯卢布突破了65大关,汇率上升11%,已经超过战前水平,成为了世界上汇率表现最好的货币。这对于稳定国内物价和人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西方的海量制裁也切实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尽管伤害程度并不算大。但俄罗斯的进出口显然受到了打击。

  此前,据了解,在俄罗斯的一档电视节目中,著名记者、主持人还公开表示俄罗斯应该尽快结束战事。

  从俄乌双方内部的一些观察来讲,双方是有着共同的现实利益的。无非是目前对时局的走向、对谈判的核心条件暂时还无法达成一致。但是,双方都有一些问题或者说隐忧需要解决。而尽快实际和平谈判,也是最大努力维护现实利益。

  【热点评述】欧盟高官的狂言将使欧盟付出很大代价,既很难将乌克兰吸纳进欧盟,又使欧盟名誉受到损害,而泽连斯基想加入欧盟的梦想怕是要破灭了。

  俄乌之战爆发后,欧盟高官在对俄态度上都表现得很疯狂,欧盟秘书长冯德莱恩一直站在反俄的第一线,成为反俄的“急先锋”,不断地叫嚣着要对俄罗斯进行全面制裁, 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进到了第六轮。

  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很疯狂,他不但表示要加强对乌的军事援助,而且,他还呼吁七国集团要搞联盟,要求对俄制裁加大压力。

  CNN报道称,博雷利在去德国参加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前告诉记者:“我们将再向乌克兰提供5亿多欧元的军事支持。”欧盟对乌的军援总额已达20亿欧元。此外,

  博雷利还表示,七国集团(G7)还将在经济制裁方面“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他还强调要“摆脱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并表示对欧盟就俄石油禁令达成协议感到“乐观”。

  博雷利还表示,在对俄问题上,七国集团将“形成统一战线”,并“发出强烈的信息”。

  博雷利对俄的态度一直很强硬,当地时间12日,博雷利在谈到俄乌冲突时表示,“希望以军事手段解决目前的冲突”,他还强调“应该将欧盟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转移给乌克兰”。

  而博雷利这一番话被俄方抓住了把柄,同日,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伊斯坦布尔谈判期间我不太担心欧盟。但在博雷利先生发表‘这场战争应当在战场上赢得胜利’的言论后,情况有了变化。我认为,我们对乌克兰加入欧盟问题的立场向对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的立场靠拢。”

  这回博雷利必须为他的疯狂言论付出代价了。这刺激俄罗斯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的态度。

  之前,当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谈判期间,由于俄乌双方达成了部分共识,俄方表示,莫斯科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一军事联盟,但欧盟是经济组织,俄罗斯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当时俄罗斯此时对战前既反对乌加入北约又反对其加入欧盟的立场做了调整小,容许乌克兰加入欧盟。

  可是,伊斯坦布尔谈判的结果被泽连斯基放弃了,他不信守承诺,再次表示准备加入北约。而博雷利更是狂妄地叫嚣着说:“希望以军事手段解决目前的冲突”。

  博雷利的这番话意味着他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示,狂妄地站出来鼓动乌克兰放弃谈判,要求乌克兰在战场上打败俄罗斯。

  作为经济联盟的高官,试图疯狂干涉俄乌的军国大事,这是他该干的事吗?

  对此,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表示,“对乌克兰加入欧盟问题的立场向对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的立场靠拢。”

  这意味着,俄方现在极可能不容许乌克兰加入欧盟。在俄乌之战的复杂局势中,虽然乌克兰是主权国家,但是,俄、美、乌、欧的复杂分合状态,使俄罗斯在乌克兰否加入北约、欧盟的问题上不可能放任不管。

  现在,泽连斯基试图加入欧盟的梦想怕是要破灭了。#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普京会作何反应# #马克龙称乌克兰加入欧盟或需几十年#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