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

9月17日,清华大学文科工作会议在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举行。针对文科建设工作,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会议中提到:要控制学科规模;要压缩博士生规模。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下,控制学科规模、着力发展特色,或许将是高校谋求发展的一大新风向。

清华大学将压缩文科博士生规模

  • 控制学科规模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清华文科发展要有新的目标与定位,要突出目标导向。到2030年实现清华文科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

针对接下来的文科建设工作,邱勇提出十点要求,其中包括:控制学科规模,率先建立内部结构调整机制,保持学术的深度和高度,不断提升学科发展质量;

加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打造一流的文科发展平台,吸纳最优秀的文科人才,发挥顶尖学术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作用;

做好全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发挥文科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好全校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要压缩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形成清华的文科文化与文科特色,文科文化是清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特色;

邱勇同时提到,要持续扩大文科影响力,要有历史感、现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继续建设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要推动文科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突出抓学科基础、抓基础学科,要尽心尽力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

办小、办精、办出特色,是清华此次文科建设的思路和决心。

  • 办出特色

强调学科特色,是“双一流”建设传递出的最新信号,也是更加符合大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建设方式。

首轮“双一流”中,不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而且政策首先要求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规划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同时也要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凸显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与此同时,建设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这也是“双一流”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基本要求。

例如,到2020年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等发展标识。

强调学科发展、特色发展,“双一流”建设,由此启程。

这是对以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一次深刻总结,也对中国大学长期以来盲目追求“综合性”、“大而全”的一次纠偏。

  • 建设的精度

中国大学对于“综合性”的偏爱与追求,由来已久。

庞大的学科规模能够让一所学校,在各项指标数据的排名比较中占据先天性的优势。

然而新的风向已经到来,只有追求建设与资源投入的精度,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部分高校在学科精度上已经有着优异的表现。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前2%或前2名的学科为A+学科,A+学科数量是一所高校拥有顶尖学科数量的体现。

就这一项指标而言,北京大学表现优异,A+学科数量占一级学科学位点数量的42%,在140所“双一流”高校中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紧随其后,A+学科数量占学位点数量的32.73%,排名第二;清华大学A+学科数量占比32.31%,排名第三。

A+学科数量占一级学科学位点数量在20%以上的高校,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等3所高校,实力强劲。

放眼全球,已有的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就是以若干一流学科为支撑,以若干个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为标识的。

从粗放的发展模式迈向真正的水平质量提升,对于中国的大学而言,或许已经是时候了。

在日前文科建设会上清华提出:办小、办精、办出特色,并明确提出控制学科规模,压缩文科博士生招生规模。

双一流实际是对过去20多年高校大而全,以规模扩张为主发展道路的一次调整,更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收缩,核心需要在自己优势学科上突破。

清华无疑是清醒的,文科对于清华不是优势主业,虽然清华历史上文科相对全国高校都曾有压倒性优势,但52年院系调整后,辉煌一去不复返。80年代逐渐恢复文科以来,清华一些学科专业成就斐然,比如经管与公共管理,但显然不宜全面铺开。

关键是压缩那些?这是艰难的过程。理论上清楚的事情,做起来可能不容易。

我觉得清华这么做非常有道理,倒不是歧视文科,我自己就是一名文科生,很多文科专业真的不适合读博,对社会也产生不了实际的推动力。

而且博士不读扩招,培养质量每况愈下,本来是小众教育,精英教育,现在反而成了逃避社会的避风港,适度缩招,提升培养质量,才是王道。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