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是什么意思 人民日报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p

据大众常识网了解到,关于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是什么意思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目前基础教育方面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是一大痛点,不少人对于这种现象都表示不理解,孩子们在放学后都是陆续在各大培训机构继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强度,对此人民日报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那么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大家就随大众常识网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人民日报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当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成为基础教育痛点。破解这一怪圈,要从需求与供给两端入手,一方面打破唯分数论,优化评价体系,淡化分数焦虑,一方面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上超前超纲,方式上应试刷题,这些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部分机构以由难到易的套路式教学,让学生在短期学习中获得拔苗助长式的‘伪成功’,满足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理。而家长间的攀比、不顾孩子特点的盲目跟风,引发‘全民学奥数’‘一周7天都要上培训班’等教育痛点。

为减轻学生负担,中小学将放学时间提前,不留或少留作业,可与此同时,大量校外培训机构涌现,孩子在三点半离校后转身迈入机构大门,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问题得到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一边是下大力气治理,一边是乱象屡禁不止,说明顽瘴痼疾治理之艰巨。

校外培训增负担

超过用列举法求概率的要求,增加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内容。示例:袋子里有除颜色之外10个大小完全相同的球,其中黑球6个、白球4个,从中随机取出4球,恰有2个黑球、2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要求小学低学段学生写出含有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表现手法、结构复杂的文章。要求初一学生写出论证严密、论据典型、结构完整的议论性文章。

去年5月印发的《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超标超前培训内容明确给出负面清单,为各地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的超标超前培训行为提供依据。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辅导机构超标超前培训,令不少中小学生不堪重负。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过多、过重的校外培训已经成为学习负担减不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家长认为,尽管《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和《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先后印发,从校内教学、作业布置、考试评价以及课外培训时长等方面做出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控制培训时间等要求,但在校外,依然有机构超前超纲超时教学,并以此作为招揽和维护生源的手段。

为此,有学者指出,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超时授课,而且有市场、有需求,一方面迎合了部分家长对于考试和分数的重视,一方面又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破坏了正常教学秩序,违背了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最终导致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的发生,背离了教育目标,破坏了教育教学生态。

标本施治破怪圈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不仅令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深感困扰,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工作的成效。

有学者指出,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相关部委一手抓校内教学提升、一手抓校外培训治理,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和举措。

在校内,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考试频次等方面着手,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减轻学生的课堂与作业负担;在校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先证后照制度、完善校外培训监管制度和线上机构备案审查制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由于需求旺盛、资本助推,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校外培训当中。在快速发展占领市场份额、回馈资本的需求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营销由此产生。无证无照、超前超标培训、违规收费、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出现,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破坏了教育生态、伤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对此,不少学者认为,在下一步治理过程中,更需标本施治、系统推进,从根本上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

需求供给两手抓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要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着手。

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引导家长不盲从、不焦虑,理性选择。要抓住评价这个牛鼻子,从指挥棒入手,优化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说,在确保科学、公正的前提下,要从对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从只看成绩的终结性评价陆续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进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全面记录,唯有从根本上打破‘唯分数论’,引导全社会认识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淡化对于分数的焦虑,更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出发,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可以出台相应规范制度,鼓励学校在课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兴趣班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各市区县都有少年宫、科技馆、体育学校等,希望相关部门协同起来,建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建议。

为营造清朗的教育教学生态,还要堵住优质学校用变相考试、竞赛等办法招生选拔的口子,从根本上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关联。采访中记者得知,当前,在一些城市,这样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继续加强对于培训机构监管的同时,有学者建议,也应鼓励培训机构发挥技术手段、兴趣与特长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其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非冲击。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是什么意思

虽然年初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希望通过规范校外培训办班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校外培训热度不减反升,学生课业负担,从学校减下来了,到又在培训班增上来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目光放在校外辅导班和学校方面的,出台了不少政策,可以说有关部门是动了脑筋的,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现在经过专项治理行动,没有证的无照经营的,大多通过整改取得了证照,培训内容也按要求向主管部门报备了。再若火如荼,只要是合法经营,就谁也奈何不了,是受法律保护的。

这虽然对于学生减负起到反作用,一定程度上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但是,只要家长愿意,又有什么呢,毕竟,减负的决定权,最后还是在家长手里。

不过,我觉得培训行业的兴盛,是好事,起码学生有地方去培训。何况,任何一个合法的产业的兴盛,对经济发展,都有着无可争议的促进作用,吸收就业,促进致富,都是好事。

但是,教培行业在规范后,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价格高昂,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虽然是愿打愿挨,但也不能高到没谱,完全市场化。任何一个涉及收费的行业,都应该是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行为。

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对于教培行业接下来,应该在收费方面进行规范。有两个方法可用:

一是由政府部门实行指导价管理,物价部门根据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给出指导价,教培单位根据自己的办学类型,在指导价浮动范围内,确定价格,向社会公布公示。

二是税务部门课税,教培行业属于暴利行业,而国家税务部门并未课税,应该通过税收来调节教培行业的利润率,控制其暴利不至于到吓人的程度,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能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


以上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是什么意思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大众常识网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