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汉服市场今年爆发 汉服市场规模

据大众常识网了解到,关于汉服市场今年爆发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说到汉服,大家经常会发现现在在大街小巷是很容易就看到有人穿上汉服在路上行走拍照,其实这也是一股汉服潮来袭,据了解汉服市场今年销售规模或将超百亿,那么汉服市场今年爆发是什么原因,接下来大家就随大众常识网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汉服市场今年销售规模或将超百亿

据央视财经,艾媒咨询今年1月的报告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测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未来,随着95后00后逐步走向经济舞台中央,他们有望成为国潮消费主力人群,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如今,汉服成为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服饰,穿汉服出游甚至成为时尚风潮。山东曹县,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2000多家,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为了应对暴增的需求,不少当地的汉服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却仍旧供不应求。

在曹县了解到,当地每个销售汉服的商家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网店,由于近年来汉服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平价汉服市场呈现出爆发局面。尤其是今年以来,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大大减弱,销售更是火爆。

汉服的历史

说起汉服,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毕竟一个喜欢汉服的人如果连它的发展来源及文化底蕴都不清楚盲目的喜欢不过是跟风。

汉服它的全称应该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也就是明末清初,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不仅如此,汉服文化还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工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

汉服为什么如此火?

据收集到的信息,汉服产业的市场总规模估计达到了10.9亿元。

2019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都过了亿,最多的一家一年卖了4个亿,买家都是年轻人。你怎么解释?只有一个解释,因为中国文化符号。

今天的中国,有300万汉服爱好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18-24岁。如果是手绣的汉服,价格在8000—20000元。当然那些劣质的肯定就不用说了,毕竟质量决定了它的质感。

汉服之所以能够在这一两年里迅速火起来被年轻人所喜爱,当然还是少不了互联网了助力,特别是抖音。

在抖音上搜索汉服,相关的热门视频常常能达到上百万的点赞。在抖音上专做汉服安利展示的佛系少女 ,已经获赞1453万,有100多万粉丝;汉服店铺中的头部店铺汉尚华莲的抖音账号经营七个月,视频获赞2307万,粉丝则有200多万。

蓦然发现,汉服也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风潮。

汉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汉服展现了汉族几千年来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审美情趣,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可,甚至被外国游客体验并喜爱,这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小众汉服逐渐破圈,潜力巨大资本入局

《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这里的华就是指汉服,其华美、优雅、端庄,含蓄而包容,蕴涵着沉淀了几千年的中华礼仪文化。

有国风爱好者认为,今天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的汉服风潮,传递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民族传承。

在汉服成为一种现象级符号之前,人们对其有一个模糊的描述——古装。随着95后00后日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汉服被定义为独立的服装消费品类。

2019年3月,淘宝新势力周发布的《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显示,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第三。汉服搜索量同比增长两倍,连续数月搜索人数超衬衫。

六六是一名汉服店主,他对汉服近年来的火热发展深有体会。据他介绍,在全球最大的纺织市场——浙江绍兴柯桥纺织市场的一层,可以窥见汉服的发展,这里的每一家布料店铺门口都挂满了汉服的服装面料,而一年以前,这里售卖汉服面料的店铺不足5家。

经营汉服品牌已经长达6年的吴晓回忆,最初很难找到专门做汉服的厂家,基本都是偏古装、戏服或是那种做时装之外附带做汉服的。而现在,全国差不多已经有20多家专业做汉服的厂家。

2019年9月,央视财经报道称,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估算已超过200万人,市场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汉服市场,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入局。据悉,阿里和虎牙相继上线主打汉服社交功能的App,而且申请了多个类别的商标保护。

但对于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的店主来说,稍不留意,自己苦心经营的汉服品牌就有可能被人拿走了。

汉服品牌商金先生在接受财经媒体霞光社采访时说,坚持做原创的成本非常高,圈子里做山寨汉服的人非常多。短期来看,山寨确实更赚钱,也能节省很多成本,但不能长期发展,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山寨问题,如果突然有一款有山寨的可能性,就会被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或自己的圈子里‘挂’出避雷,一旦进入黑名单,就会被定在‘山店’的耻辱柱上,品牌口碑就很难维系了。

山寨汉服充斥市场,恶意抢注阻碍发展

在汉服圈,山寨和人们常说的抄袭已然是两个概念。

据业内人士介绍,抄袭是基于已有的图案,进行改编,提取其中的元素;而山寨是直接挪用原创商家设计的汉服面料,甚至抢注他人的店铺名称、商标。

近年来,山寨与正品之争成为汉服圈的热议话题。在山寨店主们投机取巧的非法商业行为中,原创汉服商家成为受害者。

据吴晓介绍,汉服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从款式设计、打板做样衣到最终的预售、出货,整套流程走完起码需要两个月时间。不过,也需要保证较快的款式更新,用新款吸引消费者,同时商家还要尽可能地打造爆款。

吴晓回忆,早几年,国内没有现成的汉服可卖,有一批对汉服有兴趣的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汉服素材,自行设计制作出了汉服,受到大家的喜爱。但也因为耗时耗力,所以定价要稍微高一些。

后来有人一看,卖得不错,便复制了一些类似的汉服来卖,这样省时省力,价格更便宜,所以很多新来的人会选择后面的便宜款。这就造成了前面那批人的不适,因为他们的辛苦成果被简简单单复制一下就热卖了。吴晓说。

在不少受访的从业者看来,山寨与正品之争在阻碍汉服的普及。

有汉服爱好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很多人知山穿山,还有人会混淆概念,认为正品价格太高,价格亲民的山寨货比较适合初级玩家,但问题在于,正版是设计师的心血,山寨涉嫌抄袭他人劳动成果,如果助长这种风气,汉服文化传承也不可能长久,只能沦为追求廉价、追赶潮流的生意。

另一位汉服爱好者也表示担忧:一些原创汉服制式一经推出就被其他店抄袭,然后以低于原价的售价卖出,在这种情况下,原创者吃力不讨好,抄袭者却赚得盆满钵满,如果再缺乏有力的原创保护机制,耐心做原创的人会越来越少。

据六六观察,自2019年开始,行业内出现大规模的商标抢注事件,这或许是汉服市场初创期留下的隐患——商家在起步阶段时多使用小规模自产自销、小作坊等模式,彼时也尚未出现太多侵权行为。如今市场迎来井喷,商业价值凸显,山寨店铺也随之增多。

六六的工作室有来自时装圈的合作伙伴,在后者的帮助下,六六在创立品牌衿娥初期便注册了商标。

否则我们也不会有较强的品牌保护意识。六六说。

汉服圈子小,碰壁之后,大家对于原创的保护意识反而更强。六六说,如今,也有不少商家前来找他咨询,如何通过商标注册维护自己的原创品牌。

他还会提醒前来咨询的商家提防黑心的商标注册代理公司——商标注册本身并不要求注册人是否持有店铺,一些黑心代理公司可以在发现客户提供的商标未注册之后,进行抢注,以此向客户索要金额,进行商标转让。


以上是汉服市场今年爆发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大众常识网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