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滴滴出什么事了 滴滴出什么事了 知乎

据大众常识网了解到,关于滴滴出什么事了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滴滴出行的用户基础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很多人的出行离不开滴滴。不过近日滴滴好像摊上大事情了,不仅是滴滴出行App下架,更是被国安法介入调查,那么滴滴出什么事了?滴滴为什么被下架?一起来看看吧!

滴滴出什么事了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为什么《国家安全法》介入?

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国家安全法》的介入似乎有点逻辑不通。

能够让政府监管层面直接引用《国家安全法》的情形,基本分为两类:

1、被监管对象存在直接的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政权、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

2、被监管对象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对关键信息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有的朋友可能感到疑惑,即为什么对于关键信息的管理,也会被纳入国家安全范畴呢?

主要是因为,关键信息非常重要。如果对关键信息的管控存在问题,则可能直接影响社会公共利益,进而影响国家安全。

目前,滴滴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4亿,按照目前标准可以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所以,如果《国家安全法》从这个角度切入,逻辑上可以自洽。

这其中值得大家关注的是,《网络安全法》和《国家安全法》切入的角度,是不同的。

《网络安全法》的切入角度是,既保障网络安全,又保护公民个人和法人等信息安全。但是,《国家安全法》的切入角度,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微观层面的个人利益。

所以,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遭受处罚,逻辑上有点不能自洽。因为对于微观层面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网络安全法》的规制范围,不是《国家安全法》的规制范围。

换句话说,《国家安全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宏观层面的国家安全等根本利益,而不是微观层面的个人利益。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而导致违法,则不应该轮到《国家安全法》出面。

滴滴可能触犯了《国家安全法》哪些层面的规定?

以下仅是推论,具体事实以调查结果为准。

如果我们沿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这条思路往下捋,一般可能有两个方向:

1、将关键信息数据,未经政府评估给到了境外。

关于这个推测,目前已经被滴滴出行的副总裁微博所否认。如果否认属实,则该种情形不存在。当然,如果出现反转,则滴滴麻烦大了。

2、平台对于关键信息的管理,存在足以危害国家安全的漏洞。

比如,技术力量不足,存在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隐患,或者对于用户数据的保护不力,存在造成大规模泄露的隐患,或者采购的软硬件供应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

对于超大平台来讲,由于用户数量非常多,这些事故或隐患,都是平台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比前一种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当然,以上两个方向的分析,是常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形,也不排除有些其他特殊情况,或者也不排除监管部门可能只是习惯性引述《国家安全法》,但并无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情形。

滴滴出行下架对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第14期上交创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滴滴出行副总裁朱磊分享了这些数据:

1.平台用户3亿、车主1500万、日均订单1400万。

2.1400万的日均订单数已经超过美团、大众点评,在中国互联网界仅次于阿里巴巴和京东。

3.1400万的日均订单只占到整个出行市场的1%。

这可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就是说大约有1400万的用户在出行的时候将无法使用滴滴。同时也可能影响那1500万的车主,你可知道,有很多人全职或兼职选择当滴滴车主,无疑是想通过这个平台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甚至很多车主多发点时间多辛苦一点就能拿到月薪过万这其实是对很多老百姓的一个很大的帮助。

虽然很多车主抱怨现在滴滴越来越难跑、滴滴抽成越来越多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地进入这个行业,原因自然是想尽自己所能多赚点钱,滴滴自然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平台。

此次滴滴的下架对大家或多或少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有能代替滴滴的企业将出现。

以上是滴滴出什么事了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大众常识网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