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广东疫情为何持续两周仍未结束?超大城市如何应对变异病毒?

6月6日,广东本土疫情开始的第17天,传播链仍在延伸。这一天,广东又新增了6例感染者——4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目前,本轮广东本土疫情已累计有感染者126例(含深圳)。

尤其是6月5日南沙区确诊的张姓一家六口,给本轮疫情平添了不少变数。

疫情的严重并不只是数字上涨那么简单。如果算上潜伏期,在张家六口确诊之前,病毒已经在社区内传播了一段时间。

南沙的陡然生变,一度让南沙实施了“封区”的大动作。

6月5日,全区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高速、高铁、码头等离开通道也暂时关闭。

感染者升至126例,广东疫情为何持续两周仍未结束?

△ 6月6日,广州市民在南沙区某临时核酸检测点接受检测。图片来自人民视觉。

南沙是广州疫情发生以来,首个采取“封区”措施的城区。防控措施的强硬程度超过了病例数最多的荔湾。

不久前,南沙张某夫妇两个人曾经到过荔湾区鹅公村餐厅就餐——和确诊病例在此有交集,后来张某夫妇将病毒传染给了一家六口,其中包括一位1岁女婴和一位5岁女童。

当张某夫妻返回南沙区时,该区还没有针对性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人员自由流动。从流调轨迹来看,他们去过幼儿园、百货商场、棋牌室以及5家餐馆。

这也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给引发这轮疫情、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毒株传播留下机会。

压力之下,广州又启动了四个区的全员检测。至此,全员核酸检测已覆盖广州全城11区1800多万常住人口。

这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全面打响了一场核酸检测保卫战,为此,广东省内有5600名医护驰援广州,希望赶在疫情蔓延之前,让感染规模就此打住。

于此同时,广州卫健委要求,“非必要、不离穗、不离省”。6月7日开始,一定需要离穗出省的需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广州以外,还有佛山、茂名、吴川等地发现了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迫于本轮本土疫情的严峻情况,周边的中山、深圳等地都连夜开启了大规模核酸检测。

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冒出水面,甚至有些是感染途径不明的病例,加上最初的疑似感染链被排除,广东疫情走向也徒增许多不确性。

  • 追查不下去的传播链

陡然生变的南沙疫情,让这轮本土疫情正式进入多点散发阶段,精准防控已经不再符合这一阶段的防控需求,广州正式进入全城核酸大检测和严格管控时间。

作为中国少数几个超大型城市,广州拥有1800万人口,多项贸易业务量常年蝉联全国第一,国际旅客吞吐量全球领先。

也正因为此,在疫情爆发的最初,广州没有用行政手段大规模管控,倾向用更精准的方式来控制疫情。

精准防控的要求极高,要用最快的速度,将传播链条上所有的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一网打尽”,无一遗漏。

5月21日,本轮疫情的第一位被发现的感染者郭婆婆确诊后,荔湾区立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郭婆婆的常住社区——锦龙社区开展了核酸检测。

这看起来是一次成功的精准防控,因为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好消息——在锦龙社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中采集的十几万份样本均为阴性;流行病学追踪的几百人,除了郭婆婆的丈夫确诊外,其他人的核酸检测结果亦为阴性。

变故发生在26日,发热门诊又筛查出了4例感染者,这是一次家庭聚集性传播,其中3例常住地为荔湾区鹤园小区东片,一例感染者常住海珠区。

不过一切仍在可控范围内,查出的感染者都在郭婆婆延伸出的感染链条上。

当时多位接受八点健闻采访的专家,对广州疫情未来的发展态势感到乐观。

一位流行病学家表示,“早期来看,所有人都在传播链上,所有人的流调故事都能讲清楚,我当时感觉广州做得是非常不错的。”

但这次广东疫情已经显示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传播链超长,5月21日首例病例确诊后,短短一周就传播了4代。而从近期通报病例情况看,这个传播链条仍然在延长。

传播力惊人,宋阿婆只是与郭阿婆在同一个早茶店吃饭,就被感染了。

当疫情进入第二周,当核酸排查的范围扩大后,越来越多的不在一个感染链条上的,散发的病例出现了。

5月28日,广州发现了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位家住广州市荔湾区海南村赤岗东约的53岁女士,5月27日因咽喉痛到医院就医,才被排查出新冠病毒阳性,她与此前传播链条上的感染者没有找到直接关联。

这位女士,后来成了“超级传播者”。此后的流调,陆续发现了至少20个感染者与她相关。她所在的海南村,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更是多达28人。

无独有偶。6月2日发现的确诊病例中,有一位39岁的女士,也不是任何一个锁定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甚至不属于重点排查范围,还是自己主动到医院看病,才被发热门诊排查出来的。

6月4日,一位常住越秀区北京街道的男士,也在发热门诊确诊。没有任何公开信息显示,他是已发现感染者的密接或者重点人群。

此外,广州还在重点人群中,发现了部分源头不太清晰的散发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仅6月1日发现的12个感染者中,就有7个和此前的感染者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关联。

一度引发南沙封区的一家六口,也是突然“冒”出来的。其发现过程,并不是通过对密接者的排查,而是在重点人群排查。

这有点像“打地鼠”游戏——这边刚压住,不知道哪里又冒出来。

此时,广州疫情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多个和此前的感染链条无关的散发病例陆续出现,郭婆婆延伸开来的早茶传播链条已经断了,这些“无头悬案”很可能暗藏着更长的传播链条甚至网络。

更重要的是,针对南沙区新发现的6个病例,在被确诊和隔离之前,足迹已经遍布南沙各处。

疫情的长链条、传播隐蔽,多头散发、源头不清,已经令广州防控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感染者升至126例,广东疫情为何持续两周仍未结束?

△ 6月5日14时起,广州南沙全区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高快速路、高铁、码头等全部离南沙通道暂时关闭。图片来自人民视觉。

  • 全城核酸检测:一个超大城市的两难选择

“广州走到全民核酸这一步,我也感到很惊讶。”上述流行病学家告诉八点健闻。

同为超级大城市,上海在今年1月底爆发疫情后,因为精准防控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但过去一周,多个无关散发案例的陆续出现,使得广州只能层层加码防控措施,从精准防控到启动全民核酸检测和严格的社会管控措施。

多位接受八点健闻采访的专家表示,对一个拥有超过18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来说,疫情暴发初期就启动全民核酸、全城管控的措施,对广州来说成本太高。

广州的疫情防控是一步一步升级的。

26日下午,荔湾区全域以及海珠、越秀等区有关重点区域连夜开展了第一轮的核酸扩大排查。

根据第一轮排查的结果,广州市在荔湾区划出了6个重点区域进行严格管控,同时计划从30日起,在荔湾区继续组织核酸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区域覆盖到越秀区、海珠区的全域以及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

但流调配合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和管控的模式一直没有切断传播链。自5月29日开始,连续5天,每日新增的感染人数超过两位数。

广州疫情进展至此既有客观因素存在,例如,此次流行的毒株为印度变异毒株B.1.617,传播力增强;也有流调等疾控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的主观因素;同时还存在不可控的偶然因素,如重点筛查人群瞒报行程。

这些都显示出一个人口流动率极高的超级大城市,既要保证多数人正常的经济生活,又要快速控制住疫情,困难重重。

精准防控建立在精准流调的基础之上。

前述流行病学专家认为,广州疫情的精准防控难度和上海并不是一个级别。他分析,首先病毒的传播力不一样。

这是国内首次报告B.1.617变异毒株的社区传播。此前模型预测中,该毒株在传染力增加了50%的英国突变株基础上,传染力又增加了50%。

广州也在与变异毒株的正面交锋中,见识到了病毒的惊人传播力:此轮疫情5月29日RO值(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重要指标)达到了6.06,而新冠病毒的平均RO值多在在2-3.2之间。

其次,广州首个病例密接规模要大得多,活动范围大,活动场所多,而上海早期发现的第一个确诊者,是医院护工,活动范围较小。

南沙区此次新增的确诊病例,在重点活动场所聚餐,并且未上报行程,导致疫情传到此前从未出现感染者的南沙区,这确实是个偶然因素。

“在这个1800万人口的城市,这种偶然因素很难排除。”他强调。

截至目前,广州这波疫情的零号病人仍未锁定。“潜在问题在于疫情源头不明,这背后一个合理的推断,就是病毒已在不知不觉中隐秘传播了一段时间。”病毒学家金冬雁告诉八点健闻。

疫情中,一个个“孤零零”、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病例,对决策者来说,就意味着巨大的的风险。

  • 超大城市如何应对变异病毒?要快!

超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病毒强大的传播能力,仍然不明确的感染源头,使得广州早期希望通过精准防控控制疫情的希望落空,只能寄希望于核酸大排查。

目前,尚不清楚广州的精准防控举措,在哪些环节可能出现了问题。但是,“广州的精准防控肯定是没有做到,现在只能全民核酸。”一位病毒学家告诉八点健闻。

一些新发现的病例已经提示,“早期找密接,排查密接的这个工作环节是不是有遗漏。”该病毒学家对八点健闻分析。

“人力物力总是有限的,”前述病毒学家也承认,“广东跟北方,比如石家庄,不一样。广州人员流动比较大,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地检测,是不现实的,能有80%的检测就不容易了。”

核酸筛查也未必能一锤定音。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和检验医学研究副教授张洪涛说,核酸检测可能是假阴性,这个漏洞谁都没办法,技术上做不到100%准确。

首发病例郭阿婆的丈夫,就是在第三次核酸检测时才查出阳性,深圳盐田港的一位工人,在5月21日至6月1日隔离期间,11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到6月5日才发现阳性。

与北京新发地疫情,上海浦东疫情相比,印度变异病毒的出现,是广州疫情出现的新情况。在广州经验之后,如何更好地防住变异毒株,对其他一线城市来说,未来或许要在“快”字上下更多工夫。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流行病学家表示,越早防控,越早找到密接和次密接,就越容易。“要快,时间拖得越长,密接人群规模会越来越大。”

“疫情的黄金72小时很重要,”他说,“一旦发现,72小时内精准排查。年初上海浦东机场发现疫情后,第一时间给每人查核酸。所以,越早越快越好。”

这轮由一场早茶引发的久拖不决的疫情,究竟何时才能结束?

上述流行病学家觉得,这次疫情的规模应该可控。从目前复盘的情况看,流调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流调和扩大检测,可能要一起上。”

另一位病毒学家的预测类似,广州疫情大约还需要七至十天。广州,深圳以及外地,总感染人数约150例,还是可控的。

目前,南沙区已经解封,南沙区内的客运,高快速路,高铁,码头,公交,地铁等,落实防护措施,已恢复运营。

而要从源头上防住变异病毒“还是要靠疫苗”,一位公共卫生学者强调,全员接种疫苗,疫苗虽然做不到100%预防感染,但能降低感染后的重症率,这一点很重要。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