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应天府设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应天府是今天河南的商丘。而金陵是指南京,明时称应天。应天和应天府不是同一个地方。
曹雪芹本来就是故意混淆了红楼的时间和地点,所以楼主也大可不必考证到底在哪里。反正看着谜底说谜面,怎么说怎么是。
南京≠金陵≠应天府
中国古代的政区地理变化十分复杂,北齐的魏收在《魏书·地形志》中说: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境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魏收写的仅仅是后魏一代的地理志书,尚且为此深感头痛,那么,若想把中国古代地理区划搞个一清二楚,几乎是办不到的。尽管如此,我们对古代行政地理常识略知一二,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事论事,说一说南京、金陵和应天府。
通常人们一提到南京,自然会想到江苏省会南京市。我们要说的是:古书中的南京,可不一定全指今天的南京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有这样一段话: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这里所说的南京,是指当时的应天府,宋代应天府治在今河南省的商丘市,所以我们说:古时的金陵和应天府指的又不是同一个城市。
南京是个古代地名,但在不同的朝代里,所指的地方也不相同。南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都城是长安,因为有陪都制度,所以除长安之外,又设了东、西、南、北四京:东都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而这个制度仅仅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旧唐书·肃宗纪》说:(至德二载,即公元757?年)十二月,改蜀郡为南京,凤翔府为西京,西京(长安)改为中京。李白有《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为什么要改名呢?就凤翔府来说,是由于它在长安之西,为京师的西部重镇。而成都是唐玄宗临时避难之处,沾了皇恩,它的身价自然也就高了。清人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上皇天帝至自蜀郡。戊午大敕,以蜀郡为南京。蜀地于天下近西,而谓之南京者,以其在长安之南故也。至于北京太原,那是高祖李渊起家的老巢,又是北方要塞,定为陪都,不难理解。
宋代的情况又不一样了,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这个王朝继承了前朝的陪都制度。但由于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转移到中原腹地,所以再选陪都,其标准和地点当然不可能同于前朝,陪都也只设三个,即北京、南京、西京,京师开封府自为东京。宋朝的南京为应天府,因为此地是赵匡胤起家之处,所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为南京。既是升了格,其规模制度也就随之排场起来。《《宋史·地理志》一说: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门曰重熙、颁庆,殿曰归德。京城周回一十五里四十步。确实有大都市的气派了。又据《宋史·地理志》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自宋朝开国便建为陪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市)建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3年),因为此地是宋真宗当年巡幸之处,这与唐代南京的情况有点相似。
除了唐、宋两代,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割据政权的版图上也有南京,如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了开封府,金主完颜亮改开封府为金国的南京。又如:辽国以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为南京,元代在开封设南京路,也称开封为南京。高了明代,朱元璋定都于原元代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明成祖朱棣迁都到今天的北京,为了表示对祖上的功业竞竞不忘,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改应天府为南京。从此,南京这个名称才开始实指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至今没有再改。而今天的南京在历史上确又有不少别的名字:春秋战国时叫金陵,王莽新政时叫宣亭,三国吴叫建业,晋代叫建康,隋代叫江宁,唐代叫升州,五代十国时为南唐首都,叫西都。同样的道理,应天府在宋代指商丘,在明代指南京,这是取《周易·革卦》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义,以求大业永垂不朽。
此类情况不仅表现在行政区划上,就是一些山水名胜,也是名称交错。比如苏轼诗中有不少歌咏西湖的诗,这些诗除了写杭州西湖之外,还有写河南许昌西湖和安徽阜阳西湖的,我们不能一见西湖二字,便认定是在杭州。中国自古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之说,除杭州外,河南的许昌、临汝,安徽的阜阳,江苏的扬州、常熟,福建的闽侯、仙游,湖北的孝感、天门,四川的新都,广东的惠州等地都有或曾经有过美丽的西湖。我们读古书碰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注意翻阅辞典,否则就容易张冠李戴。南京
红楼梦中的应天府设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应天府是今天河南的商丘。而金陵是指南京,明时称应天。应天和应天府不是同一个地方。
曹雪芹本来就是故意混淆了红楼的时间和地点,所以楼主也大可不必考证到底在哪里。反正看着谜底说谜面,怎么说怎么是。
南京≠金陵≠应天府
中国古代的政区地理变化十分复杂,北齐的魏收在《魏书·地形志》中说: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境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魏收写的仅仅是后魏一代的地理志书,尚且为此深感头痛,那么,若想把中国古代地理区划搞个一清二楚,几乎是办不到的。尽管如此,我们对古代行政地理常识略知一二,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事论事,说一说南京、金陵和应天府。
通常人们一提到南京,自然会想到江苏省会南京市。我们要说的是:古书中的南京,可不一定全指今天的南京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有这样一段话: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这里所说的南京,是指当时的应天府,宋代应天府治在今河南省的商丘市,所以我们说:古时的金陵和应天府指的又不是同一个城市。
南京是个古代地名,但在不同的朝代里,所指的地方也不相同。南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都城是长安,因为有陪都制度,所以除长安之外,又设了东、西、南、北四京:东都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而这个制度仅仅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旧唐书·肃宗纪》说:(至德二载,即公元757?年)十二月,改蜀郡为南京,凤翔府为西京,西京(长安)改为中京。李白有《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为什么要改名呢?就凤翔府来说,是由于它在长安之西,为京师的西部重镇。而成都是唐玄宗临时避难之处,沾了皇恩,它的身价自然也就高了。清人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上皇天帝至自蜀郡。戊午大敕,以蜀郡为南京。蜀地于天下近西,而谓之南京者,以其在长安之南故也。至于北京太原,那是高祖李渊起家的老巢,又是北方要塞,定为陪都,不难理解。
宋代的情况又不一样了,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这个王朝继承了前朝的陪都制度。但由于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转移到中原腹地,所以再选陪都,其标准和地点当然不可能同于前朝,陪都也只设三个,即北京、南京、西京,京师开封府自为东京。宋朝的南京为应天府,因为此地是赵匡胤起家之处,所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为南京。既是升了格,其规模制度也就随之排场起来。《《宋史·地理志》一说:宫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门曰重熙、颁庆,殿曰归德。京城周回一十五里四十步。确实有大都市的气派了。又据《宋史·地理志》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自宋朝开国便建为陪都;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市)建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3年),因为此地是宋真宗当年巡幸之处,这与唐代南京的情况有点相似。
除了唐、宋两代,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割据政权的版图上也有南京,如北宋灭亡后,金人占领了开封府,金主完颜亮改开封府为金国的南京。又如:辽国以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为南京,元代在开封设南京路,也称开封为南京。高了明代,朱元璋定都于原元代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明成祖朱棣迁都到今天的北京,为了表示对祖上的功业竞竞不忘,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改应天府为南京。从此,南京这个名称才开始实指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至今没有再改。而今天的南京在历史上确又有不少别的名字:春秋战国时叫金陵,王莽新政时叫宣亭,三国吴叫建业,晋代叫建康,隋代叫江宁,唐代叫升州,五代十国时为南唐首都,叫西都。同样的道理,应天府在宋代指商丘,在明代指南京,这是取《周易·革卦》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义,以求大业永垂不朽。
此类情况不仅表现在行政区划上,就是一些山水名胜,也是名称交错。比如苏轼诗中有不少歌咏西湖的诗,这些诗除了写杭州西湖之外,还有写河南许昌西湖和安徽阜阳西湖的,我们不能一见西湖二字,便认定是在杭州。中国自古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之说,除杭州外,河南的许昌、临汝,安徽的阜阳,江苏的扬州、常熟,福建的闽侯、仙游,湖北的孝感、天门,四川的新都,广东的惠州等地都有或曾经有过美丽的西湖。我们读古书碰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注意翻阅辞典,否则就容易张冠李戴。南京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生活常识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