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比原生眼睛看得更清楚!什么时候可以使用?

于北京时间2020年05月25日,据大众常识网了解到,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一文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那么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最新情况目前怎么样了?通过了解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得到以下最新热点新闻内容,目前问题是这样。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前一些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都一一实现。比如,眼睛一般坏掉了就比较难以重见光面,但是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出现了。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具有哪些优点呢?

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

一、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具体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可以使用?

5月24日,据媒体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3D人造眼球。如果一切进展顺林,预计五年内可以让数百万人重见光明。

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

二、具有哪些优点?

或将比人眼成像更清晰。报道称,人造眼球通过各种微型传感器来创建图像,这些微型传感器模拟了人类眼球的光检测感光细胞。而传感器被包装成铝膜和钨膜,形成一个直径超过2cm的半球形,模仿人类视网膜。

香港科技大学范志勇教授介绍,仿生眼大小与人眼相当,仿生眼结构也与人眼高度相似,当对单个纳米线进行电寻址时,具有实现高成像分辨率的潜力。图像通过大量微小的传感器转换,传感器位于由铝和钨制成的模仿人类视网膜的半球形膜中,理论上可超过人眼的高分辨率成像。

不仅如此,这种人工视网膜对于可见光谱内所有频率光都敏感,同时它在接受光刺激后的短短19.2毫秒内作出响应,然后在23.9毫秒内恢复无效状态,比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40-150毫秒的响应和恢复时间要短许多。

专家称该技术可投入广泛应用,除帮助个人提高视力外,还可制造其他仿生光敏器件,目前正计划进行动物和临床试验,预计五年内投入使用。

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

三、人工视网膜实验,未来的仿生眼可能比我们的原生眼睛看得更清楚

能让盲人恢复视力,从对受影响患者生活的影响来看,是医学界能够实现的最深刻的行为之一,也是现代医学最难实现的行为之一。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情况下恢复视力,市场上有一些早期的仿生眼可以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恢复有限的视力。研究人员可能已经迈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重要一步,前不久,一项新设计的仿生视网膜的实验结果出来了。

相关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由高密度纳米线构建的半球形视网膜,视网膜的球形形状历来是生物仿生设备的一大难题。

光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睛,而晶状体是弯曲的,这意味着打在视网膜上的光线已经被弯曲了。当你使用平面传感器来捕捉它时,图像可以聚焦的程度有一个内在的限制。这似乎是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能够帮助解决的事情,但人类眼球后部的处理能力有限,对视觉的延迟要求几乎为零。或者说,解决弯曲的问题就是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师范志勇和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所做的事情。

他们从一块铝箔的半球开始,用电化学处理将铝箔转变成称为氧化铝的绝缘体,并在整个过程中将其散布成纳米孔。这些密集的孔洞成为钙钛矿纳米线的通道,模仿了视网膜本身的功能。钙钛矿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一旦纳米线长大,研究人员便用人造晶状体盖住眼睛,并用离子液体填充它,以模仿我们自己眼球中的玻璃体液。

这种离子液体对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它能让纳米线检测到光,并将其信号传输到外部的、图像处理的电子元件中。

这种人工视网膜的性能卓越,可用于制造仿生眼。因为它不受我们自身晶状体的生物参数限制,可以对波长高达800纳米的光做出反应。人类的视觉范围在740毫米左右,超过这个波长的颜色对我们来说是黑色的。如果能在800纳米的波长下看到事物,我们就能看到近红外波段(被认为是750-1400纳米)。人工视网膜对光的处理时间是19毫秒,也就是人眼的一半时间。将眼睛的反应速度降低到19毫秒,可能会减少人类的总反应时间,而且人工视网膜的图像锐化和整体清晰度比人的眼球产生的图像更清晰。

注意: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对帧率的性质以及人类是否能看到高于特定帧率阈值的图像的评论。测量到的人眼的反应和恢复时间从40毫秒到150毫秒不等。人类的平均总反应时间在200毫秒到250毫秒之间,特殊的人有时会超过这些速度。

简而言之,这种人工视网膜在多个方面都比我们看得更清楚,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次制造出类似的东西,新的视网膜甚至没有盲点。

以上是【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的详细全文内容,对于本文你有什么看法呢?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