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乡村振兴战略首在人才振兴

村振兴战略作为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战略,涉及面广,头绪繁杂,需要解决的难题多,但其中首要的是人。


乡村振兴战略首在人才振兴

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等基本方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既要管全面,更要管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首在人才。

1、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首要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战略,涉及面广,头绪繁杂,需要解决的难题多,但其中首要的是人。

首先,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果不走创新驱动的道路,新旧动能不能够顺利转换,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维持组织竞争优势的唯一资源。因为产业兴旺要有人干,生态宜居要有人气,乡风文明要有人育,治理有效要有人为,生活富裕要有人享。必须有更多的人,尤其是有就业有收入的年轻人扎根农村,才可能让村庄变成产业兴旺的村庄、田园风光的村庄、乡风文明的村庄、文化传承的村庄和治理有效的村庄。

其次,振兴需要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但更需要农民的参与。需要建立城乡要素互相流动的体制机制,尤其是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资源、技术和适宜的人口等生产要素回归乡村,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谋划者、实施者和参与者,通过广大农民的努力,建设优美乡村,夯实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破解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和妇幼化等问题,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必须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将乡村振兴变成广大农民共同的责任和要求,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最后,振兴成果属于人民。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中,共同富裕是根本,农民必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受益者。

2、乡村振兴必须正视人力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才从哪里来?2016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79298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58973万人,比2015年末减少137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相比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增加12320万人,乡村人口减少814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7.4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上升。但是,即使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我国农村也还有4亿多人。似乎乡村不缺人。

然而,在关注农村人口总量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4亿多人是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尤其需要关注农村人口的结构如何。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2.4%。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缺年轻人成为不争的事实。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但需要年轻人,还需要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就农业产业发展而言,现代农业已经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需要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社会行业比较受益的差距,当前的现实是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老人农业现象严重。

另外,相关资料显示,1995年-2014年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占农村就业人员比重不足1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占农村就业人员之比还从1995年的0.78%下降到2014年的0.56%;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占农村就业人员比也呈小幅下降趋势,由1995年的0.31%一路波动下降到2014年的0.18%。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目前有1500余万名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全国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但是,总体而言,助推乡村振兴的农村优质人才仍然不足。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形态逐渐从封闭静止走向开放流动,农民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农村空心化导致人才缺乏,影响基层干部的选拔,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很多村基层组织基本靠50-60岁的人维持,有的乡村超过60%以上的党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组织管理能力不足。正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所言:在决定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生产要素中,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的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现阶段,农村中青年优秀人才尤其是优秀管理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及乡贤(即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贤人、能人)紧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难题。

3、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之策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人力困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并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等基本方略,下一步,就是要落实到位,关键是要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重点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优化干事创业营商环境。经典的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移理论已经揭示,伴随现代化发展,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基本态势,是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农业产业流向非农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之所以涌向城镇或非农产业就业,致使农村空心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缺少适宜的创业就业机会、营商环境更差的结果。事业留人绝不是一句口号,要让乡村人丁兴旺、人才振兴,就必须引得进、有发展、住得好、留得住,优化乡村干事创业的营商环境,让人才有信心和决心扎根乡村创业就业。事实上,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返乡下乡双创人员已有700多万人,其中80%以上搞的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二要净化生活工作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愈益提高,环境成为引才招智、吸人留人的重要因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人才竞争力。每个人才心灵深处,都充盈着诗意栖居的追求和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诗意山水、民俗风情、农耕文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优生态。由此,必须加大力度净化生活工作生态环境,让乡村更加美丽。

三要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医疗、教育、卫生、体育以及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事业发展状况,事关人们的吃住行和生老病育等,也是人才选择就业创业和居住地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进而成为乡村引人、留人的关键点之一。因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乡村里的人不仅可以享受乡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环境,还可以与城镇人口一样得到无太大差异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城里人羡慕的对象,那么,就不愁乡村不振兴。

四要着力于产村人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就是要在乡村聚财气、集人气、养生气,意味着必须将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和人口相对集聚通盘考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只有产业兴才有乡村旺;产业发展是就业的基础,也是人才集聚的依托;也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避免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有新貌少新人,有新景无新生活的乡村囧相。只有把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人的成长融合起来,乡村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才可能引得进、有发展,留得住,人气才能集聚,生气才能养成。

五要发力年轻人才开发使用。年轻人预示着未来,没有适宜数量年轻人的聚集,就没有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内外兼修,拓宽渠道,既要引进外部人才,尤其是要鼓励城镇人才上山下乡,到广阔的乡村大展宏图,又要积极培育乡村本土人才,还要诱导本地在外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和乡贤回乡创业就业,回馈家乡。当然,人才是在使用中成长并实现增值!因此要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创新形式,育用结合,要敢于、善于使用年轻人,让年轻人在使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达到卢卡斯所说的干中学的目的。

六要健全人才持续发展机制。最为根本的是要按照事业吸人、环境诱人、感情引人、政策招人、责任催人、利益留人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让人才在乡村有事可干,有美景可享、有感情可寄,有政策受惠、有责任压身、有利可得。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省重点智库培育基地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AJL013)的阶段性成果。)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