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处理好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于我国乡村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去完成,今天给大家讲解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处理好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三农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开展退耕还湿。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地方在重点生态区位推行商品林赎买制度。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做法,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如何处理好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正确处理良好生态环境

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乡村振兴不仅要百姓富,而且要生态美。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以绿色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

注重乡愁文化传承,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护保留乡村原始风貌、古树名木,打造绿色环保、美丽宜居的乡村,让广大农民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态效益。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