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卡中国科研脖子最严重的是谁呢?
美国?日本?
其实都不是,而是一个只要上过大学,都会用到的一个网站:中国知网。
就这几天,一则“中科院因为上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知网方面很快做了澄清,说没有啊,中科院还在用着。
但是,中科院可不惯着他,马上宣称消息属实,啪啪打脸知网。
被知网割过韭菜的网友们也纷纷站出来,全网都充斥着:“天下苦知网久矣”,“撼山易,撼中国知网难”、“知网:中国科研的拦路虎”之类的论调。
一个小小的网站,为什么会让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他是如何卡我们自己科研的脖子?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利?
中国知网,是全中国所有大学生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每年的毕业季,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毕业论文查重的这道关卡。论文能否过关,知网给到的结果,是唯一的判定标准。
知网是我们国家最庞大、数据最齐全的中文文献数据库。在知网里,你可以查到迄今为止最全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资料。而且你的论文,必须通过知网收录,才能获得各大高校的认可。
不过!中文文献数据库只是它展现给普罗大众单纯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以利益为主,把学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垄断型互联网 “巨兽”。
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知网主营业务收入近 11.7 亿元,毛利率高达 53.93%。53.93%的毛利率是什么概念,我们做个对比,苹果公司号称是全球最赚钱公司,平均每秒赚取 3000 美元,也就是说,从本期在我说这段话的时间里,苹果公司已经可以全款买下一套北京五环内的房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疯狂的赚钱机器,苹果公司2020年的毛利率,却只有38.2%。
区区一个知网,毛利率竟然比苹果公司还要高出15.7%!
当然啊,如果是依靠正经手段,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挣再多的钱我们也都支持,但是,知网的挣W手段,就只是靠这简简单单的两个手法:白嫖和垄断。
我们先说说白嫖,去年央视就披露了一个事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个89岁退休老教授赵德馨,一天在家里浏览知网上的的文献时,突然间发现,自己竟然有16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并且高价出售。赵老教授不仅没有收到一分钱的稿费,反倒是他想去下载自己论文的时候,还需要向知网支付一笔下载费用。作为政法大学的教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知识产权不容侵犯。不问自取即为盗,证据充足的老教授,一怒之下,将知网告上法庭。
赵德馨教授
知网就是依靠这种操作,收录了全国学子及学术界的论文成果。当然啊,知网在收录部分论文时,也会象征性给作者的账号打入60 块钱稿酬,但是,提取稿酬的流程尤其繁琐,很少人会去冒着麻烦申领这 60 块钱,等同于白嫖。然后,知网反手就将论文提供给全国范围的用户进行付费下载,定价在每篇论文15-30 元,
这样一来,如果被收录的论文有 10万次下载,那么知网就能获利150万-300万元 ,记住单位,这仅仅是一篇,知网收录的文章,估计要要以千万量级来计算。而知网通过这些文章获得的收入,与作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知网通过这种操作,在知识收录的行业内早就形成了垄断,让所有高校对自己形成了依赖。据统计,知网在国内高校的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有了垄断的实力之后,知网坐地起价,让无数高校及学子不堪重负。
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动辄百万的数据库使用价格和连年高涨幅。其中就包括了北大。
北大停用知网声明
然而,不久之后,几家高校又重新恢复了跟知网的合作关系。
连北大这种首屈一指的高校都不得不向知网低头!知网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事实上,还还真比你想象的可怕!
我们举个例子:国内医学科研成果,对于知网的数据库的依赖程度达到50%以上。如果不买知网的数据库,那么每年的医学科研成果就可能减少一半。你想想,这对中国医学界是怎样的灾难?
而普通的学者的论文被知网公开售卖后,也根本不敢追究。因为他们无法承受知网将其论文撤下的代价,一旦论文被知网撤下,也就等同于论文无法获得各大高校的认可。而且一旦论文没有了知网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将会影响今后的文章投稿和申报课题,这将对作者的学术生涯会造成极大伤害。
前面说到的赵老教授状告知网的案子,虽然赵老教授胜诉,获得了70多
万的赔偿,但代价却是被知网下架所有的学术论文,等同于学术封杀,赵老教授那些优质的论文无法再在学术界传播,对我国的学研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心可诛
那么究竟是谁给了知网这么大权利呢?
所谓的的知网,指的是整个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这一概念在1998年由世界银行提出,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囊括国家绝大部分知识资源的大仓库,所有人都能将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存储到这里,也可以在里面找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用于学习。
于是在1999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牵头,并获得了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发起成立了中国期刊网,这就是中国知网的前身。
到2003年的时候,中国期刊网发展成为集期刊、报纸、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为一体的庞然大物。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期刊网变为我们熟知的“中国知网”,正式上线。
中国期刊网
知网的创立,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多部门的背书与支持,国内高校和个人学者充分贡献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可以说,是国家的力量,知网才得以创立,也是学术界的无私奉献,知网才能够持续。
但随着知网自身盘子越做越大,他不仅没有将社会和国家的善意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反而将这份支持当做自己垄断市场和获利的筹码,对“知识分享和传播”处处阻拦。薅学者的羊毛,给自己织毛衣。作为用户的机构与个人,并不反对平台收取服务费用。但是让中科院,北大这种机构和院校都不堪重负,知网有必要扪心自问:唯利是图,是否背离了服务学术和科研的初心,又是否对得起头衔前的“中国”二字?
知网停用暴露的问题
前两年青年演员翟天临,因为不知道知网为何物,被爆出论文作假,后面隐含着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大学生毕业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是要给知网的。知网不仅在学术资源上获得了垄断地位,而且还源源不断地补充新的学术资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和它具有同样功能的万方、维普,不如知网的学术资源丰富,还不能完全动摇知网的垄断地位。
知网凭借自己的学术资源垄断优势,肆意涨价,很多年之前,就听学校图书馆负责采购的老师说过,购买知网数据库使用账号挺贵的,还在不断涨价,后来就是多所院校联合购买,但架不住知网的涨价幅度。再后来,就是只够买少量的数据库,有所取舍。对学校的师生来说,教学科研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次中科院爆出,因为价格问题,不会购买知网的数据库,这就把知网的贪婪嘴脸公之于众了。一个半公益的学术资源管理机构,为了钱不择手段,这就有点过分了。学生们的毕业论文,提交给知网,好像知网也没有支付报酬,反过来,却拿着这些资源去赚昧心钱,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好好查一查,知网是啥问题,有问题的人该换就换,让我们的学术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
现在国际形势比较严峻,国内疫情影响,大家的日子也比较艰苦,躺着赚钱的知网,没有承担一点社会责任,还在扼杀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力,我们的科技还怎么进步,希望知网的管理者能反思一下,不要把赚钱当做唯一的生存之道。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