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息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官方网站,1996年建成。目前已经形成以54个精品频道、28个专业网站以及各省(区、市)农业网站为一体的,全国各级政府农业网站联网运行,成为具有权威性和广泛影响的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作为中国政府农业官方网站,其对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目前日均点击数340万次左右,访问量在国内农业网站居首位,全球农业网站第二位。
中国农业信息网自1996年开通以来,始终得到历届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各司局和有关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杜青林部长在2002年1月9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把中国农业信息网建成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农业部《“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强调,要把中国农业信息网做大做强,使之真正发挥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和信息网络体系的龙头作用。《“金农”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规划扩建中国农业信息网,将其建成国家农业门户网站。
按照上述要求,作为中国政府农业官方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始终坚持“两个服务”的发展主线,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以业务系统信息为支撑,逐步拓展“一站式”服务,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电子政务建设从权威及时的信息发布开始起步,农业部业务规范、办事指南上网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状态和结果实现网上查询。“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覆盖31个省(区、市)93%的县,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覆盖325个市场,每日采集、发布390个农产品品种价格和行情动态。集20多个专业/行业网站和各省(区、市)农业网站为一体的农业系统网站群已初具规模。
做农业,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这8个网站和2个平台你一定要知道,它包含了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农资信息,农产品买卖等。
1、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政策和咨询发布平台,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办。
2、中时通粮网,一手掌握最新粮油价格动态。粮油供求发布,买卖结算等。
3、蔬菜网,可了解蔬菜价格动态,蔬菜买卖等。
4、中国水果交易网。水果买卖,价格动态等。
5、中国农资化肥网,可了解化肥最新价格动态,化肥买卖等。
6、中国农药信息网。
7、191农资人网,农业技术论坛,可发帖咨询。
8、一亩田,农产品买卖等综合性服务平台。
2个平台,今日头台三农板块和西瓜视频农人板块。农业方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学一行,要想赚钱就先让自已貝备赚钱的能力。
一、 项目概况
县域数字三农(乡村振兴)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应用方向是采集、挖掘、研究和应用三农大数据,而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是“目标导向、双轮驱动”,即以提高三农工作的科学决策、精准治理、高效管理服务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应用和大数据管理配套制度推行“双轮”为驱动力,找准方向, 把握重点,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围绕三农大数据规划、设计、建设和服务。
大数据平台是新时期、新常态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资源整合”的要求,做好统筹规划,构建大数据平台整体框架,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在统筹规划基础上,找准各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突破口,有重点,分步骤地予以推进,从而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
三农大数据的调度、采集、交换与共享涉及农业、农村、农民、商务、人社、大数据、海关、交通等众多横向、纵向部门单位,多部门的统筹规划、管理协调和步调一致是本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充分发挥三农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协调作用,从组织层面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制定相应标准和保障体制,促进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兼容共享,减少重复投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打破“利益壁垒”,提高平台建设的效率。在促进共享的同时,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和系统安全。
提供三农精准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是本项目的“根本”所在,需要从管理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目标出发,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明确四川省三农大数据建设工程的发展方面,突出行业应用重点和本地化特色,务实有效地开展三农特色的大数据平台。
在数字三农“3+X”的指导框架下,基于县域三农客观需求,结合本次项目实际投入和预期目标,本期项目县域数字三农(乡村振兴)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内容以“1+1+N”为主要核心思路,构建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三农大数据信息服务生态体系,其中“1个平台”是建设三农数字化体系信息资源采集和治理平台,“1个中台”是打造三农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和专题业务应用的技术中台,“N个系统”是研发面向政府的数字三农可视化与决策指挥系统、面向三农的服务系统、面向信息服务的APP,以及满足以上系统配套服务内容。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以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
二、 建设原则
县域数字三农(乡村振兴)大数据信息平台项目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化与标准化理论为指导,以部级和省级三农数字化数据标准为依据,结合市级和县级以及乡镇村的农业产业实际情况,在符合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框架下,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发展状况,本着“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面向工程、突出重点、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思路,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安全保密”的要求,制定县域数字三农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数字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与数字各系统承建商的有机结合,协调互动,确保工程快速、有序、高效、健康地发展。
三、 数字三农信息采集与治理平台
数字三农信息采集与治理平台是通过人工和数据接口采集三农数据,归类整理历史积累数据,整合外部共享数据,分别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原始数据进行梳理和规划,形成三农指标体系基础数据;通过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形成空间数据;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和处理,综合构建三农信息采集与治理平台,为建立技术中台建设奠定基础。
3.1. 信息资源体系梳理与规划
三农信息采集与治理平台提供对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土地总量、质量、分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文化结构、年龄层次、生产布局等数据内容的采集和导出、导入功能,便于基础数据的管理。各类信息资源是三农大数据信息平台的“生产资料”,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优先针对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和规划,摸清家底、掌握底数。规划信息资源的数据来源、获取途径和应用方向。
3.2. 数据接口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总体上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精分解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耦合度、降低操作复杂度、保证实现的通用性、提高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3.3. 数据协调与现有数据利用
与大数据管理部门可进行数据共享,获取包括行政区划数据、道路/水系等分布数据。对已有的数据充分利用,最大化减少数据的采集工作量,避免数据重复采集。
与统计局可进行数据共享,获取包括分户基本数据、宅基地确权、生猪养殖、畜禽屠宰、耕地面积等数据。对已有的数据充分利用,最大化减少数据的采集工作量,避免数据重复采集。
经过不断地涉农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化数据资源,主要分布于各部门和试点乡村;对现有数据的生产基地数据、检测数据、项目管理数据、农机生产信息数据、养殖数据、生产企业经营数据、农产品执法记录数据等进行数据采集。
3.4. 数据指标采集
通过开发三农信息采集与治理平台,分别对村、乡镇、县不同用户;对于农户数据采取入户调查、村级填报、乡镇审核、县自动汇总的方法;其他数据采取本级填报、上级审核、自动汇总的方法。
一是基础数据。从农户层面入手,建立户、组、村、乡、县5个层级的指标体系。农户基础数据包含家庭基本信息、土地情况、住房情况、产业情况、农机化使用情况、加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享受惠农政策、家庭收入情况等相关类别信息。组(生产队)基础数据包含人员基本信息、乡村治理情况、土地情况、地形地貌、气候情况、产业情况、农业园区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情况、三资情况、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情况、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人均收入情况等相关类别信息。在农户、组(生产队)基础数据的基础上,累计叠加户、组、村、乡、县、基础数据,同时增加农产品品牌等指标参数。
二是工作类数据。一方面,从县级围绕项目规划、自下而上(基层)项目资金规划计划、自上而下项目资金与规划设计指标参数。另一方面,基于年度项目资金规划计划完成进度情况设计指标参数,覆盖从年初到年终的工作计划、预算申报、项目下达、工作进度等全过程数据,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三是服务类数据。从服务于农业不同业态,如水稻、油菜、花生、青稞等;服务于农业产业不同环节,如生产环节、冷链物流环节、线上线下销售环节等;服务于不同生产经营主体,如农资企业、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方面,设计指标各类,全面服务县域三农工作。
四是共享类数据。主要基于年度项目资金规划计划完成进度情况设计指标参数,可随机抽取数据,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督查工程量和资金量进度、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
四、 数字三农大数据技术中台
数字三农技术中台是一个承接技术,引领业务,构建规范定义的、全域可连接萃取的、智能处理的数据体系。由多样性数据的分层数据中心构建,从业务和技术双视角,统筹数据规划、规范数据定义、统一数据标准、深度数据融合,面向应用提供多层次多维度数据服务,也是应用提效、技术降本、业务赋能,满足前台应用准确性、快速性和多样性的数据需求,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技术成本,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逐步由成本中心向资产中心转变,提升数据价价值。
技术中台构建目标是以信息采集标准规范为指导,采集汇聚基础类、工作类、服务类、共享类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通过对数据抽取、采集、整合和处理,将异构数据采集到统一的平台进行存储,进而通过建模将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变为对业务有用的数据,包括数据模型管理、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经过数据汇聚、数据治理,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将数据资产转化成数据服务能力,实现数据规划咨询,数据资产服务开放及数据可视化展示应用等。
五、 数字三农应用服务系统
5.1. 地理信息系统
在基础设施支撑下,对不同类别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利用提取、转换和检查等必要的手段处理、加工成统一数据标准的入库数据,数据按分层分类分区管理,形成农业资源核心数据库原始数据。以图层数据为基础,使用Web网站展现“一张图”入库成果,配置美观的符号,显示每一层图形及属性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按照管理“一张图”数据成果和应用服务的要求,开发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县农业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数据交换(输入输出、各式转换)、数据检查、数据分区入库、数据分类、数据更新、元数据备份、系统监控、数据迁移、日志管理等较为完备的功能。利用数据成果配置图层及图例,比较方便的形成专题图。对形成的专题图以配置文件保存且能方便的发布成图层数据服务供平台展现。对重点关心的数据,提供专门的更新,维护接口,简化操作。
在农业“一张图”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服务接口,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属性数据查询与浏览、统计与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封装,开发对“一张图”调用和操作的应用接口,为其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图形数据支撑、分析应用与服务。
5.2. 面向政府数字三农可视化与决策指挥系统
县域可视化与决策指挥中心建立数据可视化综合展示与应用服务平台,依托实时/准实时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集成、矢量数据可视化、智能数据分析、广域系统监控、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高分辨率大屏幕显示平台及其相关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县域三农环境观/监测成果、农业科研成果等全方位展示。面向各级领导建设科学决策平台,提供领导驾驶舱;面向各级业务管理人员建设精准管理平台,提供业务直通车。
5.3. 面向三农服务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设面向农业、农训、农民的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农作物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远程专家系统、农业气象预警系统、三农资源信息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系统,逐步实现由数字三农向产业汇聚与产业振兴转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数字化基础。
5.4. 面向三农信息服务的APP
建设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APP,主要包括72小时精准气象预测、种植方案、环境预警、实时监测、按照生产地块和批次,将存储在云端的环境数据,通过大数据模型对存储的过往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县域独有的气象、农产品种植优化方案等分析数据。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