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识网

吴亦凡18年发生了什么(2018年吴亦凡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尽管舆论以及品牌已经做出了选择,但只要背后隐秘的推手依然存在,这样的偶像人设翻车事件就不会是最后一次。

  • 一、事件的开始,源于吴亦凡的新恋情不小心曝光,都美竹的姐姐和朋友愤而发文,爆出都美竹在和吴亦凡恋爱一段时间后被冷暴力分手,陷入了抑郁情绪中。

都美竹本人当天并未发声,却遭遇了铺天盖地的假新闻、网络暴力,她不得不写了条长微博解释。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正如以往所有的公关事件一样,吴亦凡工作室委托律师发函警告,粉丝们随即一拥而上,对女孩群起而攻之。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此时,吴亦凡本人仍高枕无忧,还趁着热度打起了歌。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事后,都美竹删掉了博文,可见在强大的公关手段面前,19岁的她的确是想过放弃的。

但是,舆论没有放过她,不管她发任何照片,底下都充满了恶评和谩骂。

也许正是这样的形势让她明白,自己的演员梦变得无望,舆论已经判定她有罪,她必须再次发声。

于是,都美竹发文指出吴亦凡用不正当的手段,蒙骗了和她一样刚成年甚至是未成年的女孩们。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这条微博换来的是吴亦凡工作室的又一封律师声明。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当晚,都美竹在微博正式对吴亦凡“宣战”。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这封燃爆的宣战文信息量巨大,不仅为营销号们提供无数可供挖掘的选题,也为普通大众贡献了津津乐道的“牙签”梗。

自此,越来越多的女孩加入了声讨大军,无论工作室如何发文打假,舆论的天平彻底倾斜。

截止7月20日,吴亦凡在内地的商务合作全部解约。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诸如乐堡啤酒、保时捷等外资品牌也在陆续解约中。

可以说,不管该事件在法律层面的后续走向如何,吴亦凡作为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已经凉透。

在这场风波中,除了韩束离奇地反向赚了一波流量,其他品牌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失。尤其是对影视作品来说,参与的主演若做了不该做的事儿,那几乎就是致命的。

比如被吴亦凡牵连的《青簪行》,该片原定于今年第三季度播出,如今命运未卜,背后涉及的是新丽电视、企鹅影视、凤凰联动影业三家公司。

这就是流量的双刃剑。

吴亦凡可以说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公众对他“只知其人,不知其作品”,然而他却能频频拿奖,手握最好的资源,挣来常人难以想象的收入。

品牌方选择吴亦凡作为代言人,主要就是看中他带来的巨大流量。

吴亦凡成为Burberry首位华人代言人后,Burberry微博因此涨粉到100万人。旗舰店中吴亦凡走秀穿的风衣,售价1.65万元,被抢购一空。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良品铺子在吴亦凡身上花了2500万元,创始人杨红春就曾表示,因为良品铺子的用户中有70%为年轻女性。

立白官宣吴亦凡做代言人后,短短两天,吴亦凡一个人贡献了80倍的品牌热度。

这就是为什么,吃瓜群众对于“炮王”、“加拿大电鳗”等称呼早就耳熟能详,这么多年来,当事人却从不收敛,变本加厉。

正是因为这其中有太多资本的利益捆绑,只要事件不升级,让一切都“娱乐八卦化“,就是保住所有人利益的最好方式。

  • 二、从法律的角度,吴亦凡的罪名其实尚未定论,但他坠落的命运却势必到来,无法逆转。

这首先是因为他触犯了国人的道德底线,越来越多的女孩同时爆料,而自己强大的公关团队发表的声明中,对关键问题却无一证据。

这就给了公众一种信息,即便这不是全部的事实,也足以证明并非空穴来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些年粉丝的僭越行为不断激化了公众对流量明星的反感。

公众本来无所谓一个明星因颜值、鲜肉而自带流量,你追你的颜值,我看我的作品,粉丝和圈外人可以相安无事。

问题是,粉丝却偏要绑架所有的观众,一同观看他们对流量的追棒。

炒热搜、刷数据、控评、屠榜。

去年,因为一部同人小说以《陈情令》中肖战为原型,肖战粉丝大规模地对发表该小说的平台AO3进行举报,导致A03被墙,几百万读者失去了一方精神乐土。

这一举动引起圈内外对肖战粉丝前所未有的讨伐,肖战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商业损失。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艺人人设翻车,粉丝极为震惊,他们有的甚至无法接受梦碎:

豆瓣被视为文艺青年的圣地,大量虚假评价涌入平台激怒了豆瓣正常的用户,也引发了图书编辑集体控诉明星粉丝控评养号。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粉丝为了偶像的作品能在榜单上有一个好成绩,从不吝惜投入真金白银。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公映时,口碑极差,粉丝为了保住排片量,在影院排出的场次买少量几张票,让电影院不能因为空场而撤场。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锁场可不是包场,锁场等同于一个人去饭店占了一个二十人的大包厢,结果只点一盘花生米。

影院不干了,于是采取了集体“反锁场”,几十家电影院巧合般地一起设备故障,强行退票。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这些事件让人们发现,粉丝追星早已不是从前消费商品,呼喊尖叫的级别,如今的饭圈有组织、有纪律、有规模,有行动计划。

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王的军队,伐异党同。

把吴亦凡捧上天的,也正是他背后超过5千万的狂热粉丝。粉丝就是他闯荡娱乐圈的底气与支撑。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2018年,吴亦凡发行新专辑《Antares》,连一首脍炙人口、火遍全网的歌都没有,居然“屠榜”美国iTunes。上线24小时内,这张专辑就占据了四个榜单的首位。

粉丝除了帮助吴亦凡建立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为了维持他的完美形象还不惜奋力“洗白”。

2016年,小G娜曝光和吴亦凡的暧昧聊天记录及亲密照,在铁板钉钉的事实面前,粉丝和各种大V、营销号依然力挺吴亦凡,他最终安稳度过那场风波,反而是小G娜至今仍处在网暴之中。

吴亦凡多次被曝“恋爱绯闻”,粉丝始终把矛头指向女方,而非吴亦凡本人。

明星就是被粉丝架上了高位的那个人,然而他们并不是真的神,造神的结果,就是让一个普通人自以为享有更多的豁免权。

尤其对于流量明星而言,公众对饭圈的反感,最终都由偶像来买单,人们乐于将偶像的人设坍塌视为对饭圈的惩戒。偶像一旦没有管束住自己的行为,几乎就不会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人越处于高位,越是要如履薄冰,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保持清醒。

 

三、

娱乐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一个以人设来让粉丝上头的地方。

那些觉得现实生活太过平凡的粉丝们,在营销团队一手打造的美好人设里找到共情,在偶像的一颦一笑中,产生了假性充实心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艺人人设翻车,粉丝极为震惊,他们有的甚至无法接受梦碎:

“只要哥哥说没有,我就相信!”

然而,那些崩塌的人设早就存在我们看不见的B面。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吴亦凡从出生开始基本由母亲独自带大。在吴亦凡10岁时,母亲一个人带着他从广州来到温哥华,踏上了离乡背井的移民之路。

为了这个决定,吴亦凡的母亲在3年内往返国内关掉曾经拥有的企业,彻底成为再无收入的家庭主妇。

她将自己的全部生活都奉献在儿子的教育上,要求自己在吴亦凡18岁上大学之前决不允许第二个男人出现在这个家中。

按照母亲最初的设定,吴亦凡会在加拿大考上大学,进入社会,成为一名医生,结婚生子,过着稳定的生活。

执念与过于狭窄的目标加诸于一个人身上,一定会转化为强势的控制。

吴亦凡跟什么人接触,母亲都要亲自过问,如果她觉得这个人有问题,就会想尽办法阻挠。

看到吴亦凡没有按时休息,还坐在电脑前沉迷网络游戏,会无话不说“啪”的一下就把电脑关掉。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同龄人的正常反应吴亦凡没有,在吴家朋友的眼中,十来岁的他不会吵,也不会闹。

然而据吴亦凡在采访中的说法,他认为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正走向破裂,这个家庭让他无法好好生活。

他曾经离家出走,而这件事情吴妈妈根本不知道,以为儿子只是出去转了一圈。

吴亦凡15岁时爱上了篮球,梦想进入NBA。但在吴妈妈看来,打篮球容易受伤,生命力比较短,最后是把他从体校硬拉走的。

吴亦凡很早就有了摆脱母亲独立的想法,因此,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明星的他,陪同学去参加韩国SM娱乐公司在温哥华招练习生的面试,听到“包吃包住”四个字,他坚决签下了长达10年的合约。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这一纸合约,让吴亦凡走上了星光灿烂的独立之路,但我们只能说,一个人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太难了。

拍摄《老炮儿》的时候,导演管虎说了一个细节:

“吴亦凡当着妈妈的面就乖乖的,只要妈妈不在了,他人就变了,立马变成桀骜不驯的大男孩。”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他依赖母亲的宠溺,而父亲的缺席也让他无从学会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母亲的强势又让他渴望叛逆,他要征服更多的女性,但并不愿留恋,往往采取冷暴力分手的方式。

女孩们以及公众看到的偶像人设,往往是年轻、帅气、温柔、名气和财富。

这样的人设为背后的团队和品牌方吸金无数,也让偶像更容易获得女孩们的青睐,即便她们被伤害了,也会告诉自己这是爱情。

吴亦凡的坠落:是谁把流量变成了毒药?

打造人设是错误的吗?

并非如此,在这个个人品牌时代,打造人设本身并没有错。但是随着一次次的事件,无论是粉丝、资本,还是艺人自身,都会对人设保持更清醒的认知。

作为粉丝,少一些盲目追捧与网络暴力,与偶像保持距离和界限,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作为资本,多一些关注代言人的作品与沉淀,毕竟能耐得住寂寞打磨技艺的人,会更爱惜自己的羽毛。

作为明星,人设不是避风港,正面的人设应该反哺自我,你想在公众面前是阳光的形象,就要控制内心黑暗的阴影。

如果三者都只知娱乐至死,那么流量就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