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异常的强降雨造成山西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1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地处黄土高原东端,过去“十年九旱”的山西为何出现这样的极端天气?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新闻1+1》今晚连线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宏;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殷杰,共同关注:山西,十月里的强降雨。
1. 雨虽然已经停了,但截至今日,媒体与公众对于山西的关注仍在持续,暴雨所带来的影响,尚未结束。山西本轮强降雨引发的灾情究竟如何?防汛救灾工作又在怎样进行?
2.同处北方地区,同样是因为强降雨而引发关注,上一次,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河南。时隔两个多月,为何往年都在抗旱的山西,这次却遇上了罕见的秋汛?又为何,在暴雨结束几天之后,才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山西本轮强降雨,带来哪些启示?
3.难道是地图拿“反”了?为什么“南旱北涝”的情形会出现?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殷杰:前段时间IPCC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刚出一个报告,其中一个结论就是: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极端天气、极端自然灾害会变得越来越频发,这也是老百姓觉得平时日常生活中,灾害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正常的根源。我们需要做好未来的准备和防备,从政府官员,到老百姓,都要做好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灾害情况的准备。
4.从河南到山西,未来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常见吗?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殷杰: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未来我们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和越来越频发的自然灾害现象,不管是极端强降雨、极端台风灾害、极端干旱,甚至有可能到冬天有极端寒潮,都会呈现频发趋势。所以不光是山西、河南,全国,甚至全球各个地方,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突发的、极端的,以前甚至没有发生过的灾害。也许今年冬季可能南方又会出现寒潮,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们现有的预测手段还不能很好抓取这些事件,所以在科学研究上,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去深入开展,做更多深入分析,来支撑防灾减灾工作。但是在现有的预报预警水平和灾害研究条件基础上,从政府层面,我们需要去做好应急预案,做好群众灾害教育,这是我们现在可以马上做到的。无论是河南、还是山西的强降雨灾害,我们都发现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我们的应急响应,我们的风险教育可能还是略有不足。
5.强降雨频发,防灾减灾,北方城市如何更好应对?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殷杰:一些科研单位给国家有关部门提了相关的建议,建议开展北方的暴雨洪涝灾害相关的预警预报,灾害风险防范的研究,我们需要从政府层面做好科学机理的研究;在政府管理层面要做好预报预警跟应急预案,尤其是要制定一些可实施、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一旦预警发布之后,怎么来疏散群众,防灾减灾,这几次北方洪涝灾害,政府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层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个问题是需要去补足的短板。
1.南旱北涝原因一:北半球大气环流反常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任国玉表示,造成南旱北涝直接原因是北半球和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反常。而北半球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等等,所以我国也受到不少的影响。
2.南旱北涝原因二: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
今年,北半球大气环流近几年都表现异常,中高纬度地区高空环流径向度变大,波动性变强,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换更加剧烈、频繁。
3.南旱北涝原因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
主要体现为强度偏大,脊线位置偏北、偏西,加上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充足,致使雨带长期滞留从四川盆地到华北和东北地带,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多,而南方在副高控制下晴朗少雨,炎热干燥。
二、今年我国哪些地方干旱严重?
1.广东
东部部分城镇实行限时限量限压供水。会及时掌握旱区蓄水、农作物受旱、民众饮水困难、城镇供水紧张等情况,加强水工程调度,让有限水源充分发挥抗旱效益,在保障生活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满足春灌用水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2.云南
耕地受旱面积和农村饮水困难人数增长较快。
截至4月23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72万亩,有99万农村居民、3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山西等省份。
三、今年我国北方洪涝地区有哪些?
1.河南洪灾
2021年7月河南郑州洪水之灾有多严重 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郑州、漯河、开封、新乡、鹤壁、安阳等地暴发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
2.山西洪灾
截止10日,山西近期严重洪涝灾害已致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1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84.96万亩农作物受灾,1.7万余间房屋倒塌。
总得来说,今年出现南旱北涝的原因是北半球大气环流反常、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造成的,而未来出现这样极端天气情况也会成为常态。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