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众常识网了解到,关于92岁老人被诈骗徒步5公里汇款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老年人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群体,他们的体力和脑力跟不上年轻人,所以很容易被诈骗分子盯上,近日浙江杭州92岁老人被诈骗徒步5公里汇款,民警怒怼诈骗犯,劝他早日改邪归正,下面就跟大众常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92岁老人被诈骗徒步5公里汇款
9月14日,浙江杭州。霍爷爷独自徒步5公里来到采荷辖区某银行,执意要汇款,被银行工作人员制止。民警赶来拨通诈骗犯语音电话怒怼:92岁的老先生,你忍心骗他吗!1931年出生的霍爷爷上过战场扛过枪,民警对霍爷爷再三叮嘱后才让其离开。
老年人诈骗的几种手段
第一种:以房养老
不法分子会以房本在家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不耽误老年人自住或租住。
实际上,不法分子会将老年人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后续,当入局老人数量变少时,不法分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乃至被逼卖房还债。
第二种:投资养老
不法分子多会以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对于老年人而言,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一并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享福的问题。可实际上,不法分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PS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
第三种:投资返利
这种是最为常见的养老骗局,不法分子主要是以投资返利或消费返利的方式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现场发放粮油米面,更有甚者还会承诺免费旅游等额外福利。这种骗局完美利用了老年人的占小便宜心理,从本质上看,还是骗子利用言语获得老年人信任后的空手套白狼。
第四种:养老银行
近些年,有部分公司在注册时将公司名称注册为***养老银行有限公司,并在线下租用场地,打出养老银行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前来存款。但实际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当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由于不法分子的欺诈诱导,老年人难以分辨养老银行场景的真实性,最后落得个钱财空空的下场。
目前,我国中老年群体普遍金融知识储备薄弱。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老年人防诈意识,都是金融机构工作重点。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老年人防诈骗知识宣导和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风险普及活动,力图让更多老年人可以体验到更安全、更贴心的金融服务。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提高老年群体防诈意识,长期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不仅仅是一份义务,更是一份责任。最后,马上消费金融提醒各位读者,无论您是老是少,都要多多学习、宣传金融防诈知识,投资前应多与家人商量,请勿轻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等,多与子女沟通,不要贪图小利陷入更深的骗局。
老年人被骗的原因
1,对社会信息摄入太少。究其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手段高明的骗子们常常会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谓权威的心理特点,而请君入瓮。
2,容易满足自我心理需求。老年人为了满足自我的心理需要而上当受骗。一些老年人,虽然退休多年,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被后辈们说他们老无所用,内心对自我价值感的追求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于是,想用自己的积蓄通过小投资赚点生活费以满足成就感的心理,也成为骗子们的一个目标。
3,老年人缺乏关爱。老年人缺乏关爱的确也是他们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调查揭示,20.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缺乏关爱,14.4%的受访者认为老年人遇事没人商量。
据从事老年人生活状态研究多年的社会学家披露,他曾经接触过一位腿脚不好的独居老人,因为几天没人和他说话,老人故意弄坏了家里的抽水马桶,目的就是想和上门服务的马桶修理工聊聊天。
4,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防止老年人被诈骗,不只是警方的事,家庭和社会层面,也应该在救救老人的问题上多出一份力。
过去的很多案例显示,那些被骗的老年人往往都缺少子女、亲人的保护和提醒,如果子女在精神上多一些关照,让老人有信任的交流对象,很多诈骗悲剧就不会发生。
以上是92岁老人被诈骗徒步5公里汇款的全文内容,更多的热点资讯请访问大众常识网首页。
声明:内容来自百度,本文仅让热点观察内容更加丰富,不代表三农常识网观点。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